她18年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她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关心爱护残疾同学,她像“妈妈”一样照顾这些孩子,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她用爱开启残疾孩子的心扉,为特教事业无私奉献出青春的光和热。她就是滕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陈玲。近日,记者采访了陈玲,了解特教教师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陈玲,现年38岁,是滕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经她手“带大”的孩子已有100多名,有聋哑生、盲生、智力障碍的学生。1996年7月,从潍坊昌乐特殊师范学校毕业的陈玲,被分到滕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二十出头的陈玲刚入校时,对于特教根本不适应,学生们都是零基础,自己也不会手语,无法与学生沟通,学生也听不懂她的课程。她难过得想哭,为了能和学生沟通,她每天都在家对着镜子练手语,遇到不会的便查手语字典,并向别的老师请教,经过苦练。她和学生们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了,学生们也能听懂了她的课程。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陈玲并不是嫌弃和鄙视,而是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来关爱,手把手地教他们刷牙洗脸、洗衣服、叠被子、扫地……一次教不会,就教两次、三次、四次……有的学生智力低,她就不厌其烦地教他们。
有一名学生叫李心恩,他的右手食指断了一节,大家都排挤他,笑话他。陈玲为了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就鼓励他用左手写字。后来,该学生已在南方工作并已经结婚了,生活得很幸福。
16岁的女孩徐晴,去年因为家庭缘故辍学了。徐晴辍学后,陈玲依然关心着她的生活,一直和她保持联系,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孟凡华,从小便跟着妈妈在云南居住,后来由于妈妈生病,他爸爸便把他送到了这个学校。孟凡华因为想妈妈,不想上学,孟凡华的父亲便找到陈玲,一起给孟凡华做思想工作。陈玲从生活上关心他,终于使他安心学习。他有什么话可以不给家里人说,但是必须给陈玲老师说。这些学生都把陈玲视为自己的妈妈。“我不想让一个学生辍学,我用我学到的知识教育他们,使他们成为能自食其力的和正常人一样的人,我再累、再苦也心甘。”陈玲说道。
陈玲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有时甚至24小时跟着学生,与他们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学生们生活自理。晚上给学生盖被子,有的学生年龄小,想家,哭,她就拿糖块耐心地哄学生睡觉;学生半夜生病,她背着孩子去看病;天气变化,提醒他们添衣服,有的学生没带衣服,她就从自己家带衣服给学生穿,问寒问暖。
“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家人是不赞同的。有天晚上,男朋友来接我下班,第一次来学校,学生发出刺耳的声音,让他很是害怕,以至于现在都有阴影。我的朋友刚开始也害怕来这里,都劝我离开这里。现在他们全都理解我了,支持我了。看见孩子们的进步,看见他们能够正常的生活,我很高兴,我们教师无论付出多少,只要他们能独立生活,就是最大的安慰了,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陈玲老师眼含激动的泪水,带着自豪的微笑对记者说。
(特约记者 侯志龙 王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