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名叫王兆杰,今年50多岁,是市直某单位的班车司机,业余时间里他养鸟,捡奇石,做手串,玩得不亦乐乎,并且还玩出了名堂,这方面的很多爱好者都向他请教呢。
王师傅和汽车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过去因为工作忙,没有啥业余爱好。近年来王师傅开上了接送职工的班车,工作相对来说轻松了一些,并且有了一定的规律。除了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能正常休息,这样王师傅就有时间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了。王师傅数年前曾经养过狗和猫,对小动物有着一定的感情。恰好朋友有养鸟的,因为繁殖得太多,家里实在没有空间饲养,就问王师傅愿意养吗。这下正合了王师傅的意,他从朋友家一下子领养了十几只蜡嘴、黄雀、鹦鹉、八哥。从此后,王师傅家的院子、走廊、树底下,都挂满了鸟笼子,整天叽叽喳喳,鸟语冲天,好不热闹。王师傅买来小米、虫子等,耐心喂养小鸟,并教鹦鹉、八哥说话。因为喂养的鸟多,卫生问题很难保证,在家人不支持的情况下,王师傅尽量把卫生搞好,让鸟儿养成夜间、午间不乱叫的好习惯,逐渐被家人所接受。王师傅也在养鸟之中感受着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所带来的乐趣。
说到如何喜欢上的奇石,王师傅告诉记者,一次闲暇时间他到新城区附近的山上遛弯,偶然看到路边许多石头很有型,就对此留心起来,每次上山总能捡到不少好看的石头。记者看到,王师傅收藏的奇石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均惟妙惟肖。并且石质各不相同,有常见的石灰石,也有罕见的黑石头、黄石头等。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是王师傅亲自从山上捡到并扛回的家,所以不管大小,在他的眼中都有故事,都是宝贝,都令他爱不释手。将石头捡回家后,王师傅并不急于整理成什么作品,而是放在一边,没事时翻来覆去看上几眼,待找到了最佳角度,他便给石头清理、上蜡、抹油,最后安上一个合适的底座,摆放到条几或茶几上,每日欣赏。
近段时间,王师傅忽然间又喜欢上了制作手串。原来,他从电视和身边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现在流行佩戴红木、橄榄核等材料做成的手串、手链,感到很好玩,没事时就开始研究起来。他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很多手串都是名贵材料制成,成本太高,就想着枣庄本地是否有可以替代的材料,这样做出来的就会更有意义。于是,王师傅在上山捡石头的时候,又开始留心起各种果树的果核,像桃核、枣核等,都成了他的实验品。挑拣、清洗、钻眼、穿成串,送给同事们当小礼物。
后来,王师傅找到了一种当地产的野桃,桃核扁长,花纹清晰特别,做出来的手串像价格不菲的野核桃一样,很是好看,不少爱好者看到后想高价购藏,他都没舍得卖。王师傅说,枣庄就是不缺桃核、枣核,做出的手串完全能和名贵材料做的手串相媲美,要是能做成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希望能有人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记者 孔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