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4年7月9日 星期

“下行的爱”使用不当也是一种害


􀴁石平(本报)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狐狸把长大的小狐狸赶出家门的故事。狐狸长到能独自捕食的年龄,母狐狸就把它们统统赶了出去。小狐狸恋家,不走,母狐狸就又咬又追,毫不留情。小狐狸中有一只是瞎眼的,但是母狐狸也没有给它特殊的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其实在咬小狐狸的时候,狐狸妈妈的心一定在流血,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妈妈不得不含泪逼孩子离去!我们不得不佩服狐狸妈妈的远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依赖别人生活一辈子。其实很多动物都会有这种行为,就像雏鸟的父母会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学飞的时候数次跌落,直到最后飞起来。理智的母爱所顾及的并不是一时的表面,而是会考虑到子女成长后的很远的事情,从总体来看怎样做对子女才会最好。可能短时间内得不到子女的理解,甚至有时会被认为是狠心或自私,但是这样的母亲不会去辩解,她们不求孩子能明白她们的苦心,只求自己的孩子能长大后独立生活。

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岂不懂得这个道理?然而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双选竞争中加入了“啃老”大军。

在中国,“啃老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啃老族”的主体多为独生子女;二是大部分“啃老族”的家境较好;三是普遍缺少技能,自身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四是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总结来看,“啃老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追求梦想型是指就业过度理想化,非要找到理想工作否则不妥协的部分年轻人;丧失自信型则指对就业失去信心的青年;自闭型是指逃避社会、逃避就业的年轻人;家庭溺爱型指的是由于家庭过度溺爱,丧失了自立自强能力的青年一族。

如今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年人主体,但由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导致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宁愿啃老也不就业。

“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转型期间多元化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是非观的模糊作用,还有激烈的就业竞争和高涨的生活成本给青年带来的沉重压力。在这些原因中,父母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嘘。就像事物都是因为他的对立面而存在一样,“啃老”也是既有“啃”者,也有愿意让“啃”者。千万别再提什么“爱”呀什么的理由,可以说都是溺爱惹的祸,“啃老”二字无异于矫情。根据消费领域的不可逆规律,人们的消费一旦走向高消费,便很难回到低端的水平。“啃”者和被“啃”者的妥协、迁就的结果就造成今天的“啃老”。倘若父母们都能像狐狸妈妈赶走长大的小狐狸那样,结果定是另一番情景。

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最富有朝气和拼搏精神的时期,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应该对未来正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态,但就是这样的大好青年,为什么不抓紧宝贵的时间来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反而是赋闲在家像长不大的袋鼠一样做宅男宅女?那种眼高手低、吃不了苦的做派无异于寄生虫。中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还有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片面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矛盾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记得台湾作家刘庸先生的书里说过:爱是下行,超过上行的。意思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只付出不计回报。普天下的父母都是伟大的,他们对儿女的爱,是只付出不计回报。然而物极必反,爱的无度和没原则就成了溺爱,就成了一种害。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