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内地幼童在香港街头小便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如今幼童当街大小便的行为比比皆是。
5日18时许,记者在人民公园凉亭处看到,一张长椅上侧坐着祖孙三人,就在孩子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孩子笑嘻嘻地和奶奶“窃窃私语”——我想上厕所,这边孩子的话音未落,那边奶奶四周环顾了一下,指着凉亭下的一棵松树对孙子说:“那边没人,去那边吧。”得到奶奶示意的孙子一溜烟地跑了过去。
“一到傍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就会来此纳凉,不少年轻的父母或中老年人带着孩子到公园玩,有时候孩子想大小便,家长们就随便找个‘露天厕所’让其就地解决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假山上,草地边、树根处、木凳旁,都是‘受灾区’,其中婴幼儿是主要群体,也有七八岁的儿童,甚至一小部分是成年人。”公园的一位保洁人员无法理解,“这儿离公共卫生间还不到十米,怎么就不能多走两步呢。”
保洁员劝阻遭数落
“每次收拾垃圾桶,时常能在垃圾桶里发现小孩子排泄的污物,有时候我们也会建议孩子的父母,使用塑料袋或者纸张将孩子的排泄物兜住,多数市民也愿意配合,但是有部分家长却不以为然,上个月的月初,一个小孩在垃圾桶附近大便,弄得垃圾桶里里外外都是,一位保洁员便对其进行劝阻,却被孩子的父母数落了一顿。”公园的一位保洁员说。
“曾经因为一名儿童在长途客车的车门处小便遭到一位乘客的阻止,和孩子的家长弄得很不愉快。长途客车里孩子随处小便的事时有发生,因为没有强制措施,仅仅靠劝阻,效果并不明显。”据长途客车的司机刘先生介绍,“孩子的父母完全可以随身带一些塑料袋,以备孩子‘内急’时使用,车厢里都有垃圾桶,乘客可以用塑料袋装孩子的排泄物扔进垃圾桶里,这样既卫生,也不会打扰到其他乘客。”
有些家长不觉得丢人
记者在光明广场、东湖公园、长途汽车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调查发现,这些场所几乎每天都有孩子随地大小便。孩童当街方便,家长们各有说法。“俗话说‘人有三急’,更何况是个孩子,孩子还小,上厕所不方便,再说,等孩子大点儿有了羞耻感,即便是大人不教,孩子们也都‘自觉’上厕所了,又不是我们这一家,大家都这样,也就习惯了。”4岁彤彤的妈妈并不认为这是丢脸的事。
“孩子没什么自制力,说尿就尿,小孩子嘛可以理解,也没必要计较,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而大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孩子。”市民张女士说。对于没有孩子的多数年轻人来说,并不赞同彤彤母亲的说法,在公共场所大小便,不仅不卫生也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不利,先不说给保洁工作带来麻烦,就是路人也会觉得这种习惯不好。
家长及时引导很重要
“孩子自制能力差,不懂得社会秩序和公共美德,孩子的行为,很大一部分是在模仿父母,父母的行为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荣辱观,还是要从父母先入手。对于家长们来说,及时引导很重要,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一味纵容,更多时候需要及时教育。”振兴路某幼儿园的赵老师说。
“我是不会让孩子随意在公共场所‘方便’的。两岁以内的小孩子对自己的排便排尿控制不好,即使能控制小便,也是常常刚说上厕所,随后马上就尿了,家长根本来不及找洗手间,这一时期我会给孩子准备尿布,即便孩子‘内急’也不会着急,事实上,孩童内急随意‘方便’,一般人都认为可以理解,但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取决于监护人是否有公共卫生意识以及对孩子隐私的保护意识。”身为3岁孩子的母亲又是小学三年级老师的蒋女士认为,“无论情况怎样着急,公众场所随地大小便,确实是一种非常不雅的行为,也有违公共道德。” (记者 张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