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网友大萌子和父亲30多年来的一幅幅合照伴着《时间都去哪儿了》,在人们眼前滑过,引爆了人们的亲情泪点。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多大年纪,对母亲的记忆总是温暖的。
后天就是母亲节了,在随机采访的近200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中,78.8%的市民为母亲购买过节日礼物,受访的母亲中,有34.4%的人收到过母亲节礼物,但能说出母亲节具体日期的却不足50%。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你是否也给母亲准备了惊喜?身为母亲的您又有哪些温馨的小感动想要分享?
母亲节,妈妈最大!
不少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和母亲拌嘴后,虽会自责,但却无法开口对母亲说声“对不起”。那么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懵懂少年们将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呢?随机采访的30位青少年学生中,80%的学生给妈妈精心准备了母亲节礼物,但知道母亲节具体是哪天的仅有16.7%。
今年14岁的李浩是一名初中生,对于母亲节,他表示:“我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母亲节了,虽然不清楚具体是几月份的第几个星期天,但是每次母亲节和父亲节之前,大街小巷都有广告。学校门口还会有摆摊卖花的,所以不用担心会误了母亲节给母亲送礼物。”
今年母亲节,李浩打算给妈妈亲自洗一次脚。“前两年我给妈妈买过礼物,但是买过什么礼物我忘了。反正给妈妈送过康乃馨,也买过发卡。今年我打算给妈妈洗脚。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给妈妈洗过脚,前段时间看《爸爸去哪儿》,天天那么小,都知道给爸爸洗脚。让我觉得,我也应该给妈妈洗洗脚。”
“我记得小时候都是妈妈给我洗脚,特别是冬天,妈妈给我端来洗脚盆,里面是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把脚放进去别提有多舒服了。为了让我多暖和一会儿,妈妈就在旁边等着给我加热水,让我多泡会儿脚。妈妈还蹲着用手帮我搓脚呢!我不懂事,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李浩认真地说,“现在我长大了,懂得母亲节的意义了,也想在母亲节的时候帮妈妈做点事情,向妈妈表达一下孝心。”
刚满9岁的悠悠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周末就要来临的母亲节,她心里有一个小算盘,她说:“平时,都是妈妈早早地起床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餐。所以,我和爸爸商量,在母亲节当天把妈妈当成‘皇后’一样,让辛苦了一年的妈妈彻底‘解放’出来。早晨让妈妈好好睡个懒觉,我和爸爸一起给妈妈做早餐。吃完早饭带着妈妈出去逛街买衣服,中午还要去饭店吃一顿大餐,下午再带妈妈去看一场电影。晚上再请妈妈吃一顿西餐。母亲节,妈妈最大!”
结了婚更懂母亲不易
针对已结婚还未育有子女的30位受访市民中,有26位曾有过为母亲精心准备礼物的经历。他们对“母亲”一词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提起年过半百的母亲,29岁的杜菲说:“妈妈年轻时受了很多苦,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偏偏我还不听话,胎位不正,我妈冒着生命危险,剖腹产生下了我。她又是高龄产妇,受了很多苦。我老家在滕州,爷爷家重男轻女。因为我是女儿,妈妈便不受待见。月子里就下地干活,落下了一身毛病。”
如今,已经成家的杜菲,将妈妈接到家里一起住,一向孝顺的她对于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早就有了自己的规划。她说:“我妈妈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受了很多苦,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是几月几号,别人的父母都还能过个生日,过个50大寿什么的,她身份证上的日期都是自己胡乱报的。她只知道自己出生时是冬天,所以今年母亲节我打算为妈妈亲手制作一个漂亮的蛋糕。我觉得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才是最好的。”
五一出游热的余温还未褪去,各旅行社又针对母亲节市场,打出了“健康牌”、“孝道牌”,家住德仁俊园的黎女士就打算在母亲节陪着母亲外出游玩一番,和妈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妈平时看电视就喜欢看风景,虽然平时她总嚷嚷着都是因为要照顾我们才耽误她出去玩,但是真让她出去,她又舍不得花钱。所以我干脆先斩后奏,在旅行社里交完钱再带着妈妈出去玩。反正我自己做生意,也不用考虑请假之类的。”黎女士说。
初为人母,更多的是责任
初为人母的辣妈们,对于母亲节又有什么独特的视角呢?记者在我市街头以及网上寻觅了30位80后、90后辣妈,有28位给母亲送过礼物,有11位收到过母亲节的礼物。
宋晓倩,一位今年年初才晋升辣妈的80后,如今正在一家公司做文员。两年前结婚后,每年母亲节她都会为妈妈和婆婆挑选一份礼物。两年来的母亲节,妈妈和婆婆的母亲节礼物和生日礼物也都差不多,不外乎是衣服、首饰或者保养品等适合长辈的礼品。这些礼物虽说能代表当时的心意,却是没有多少新意,印象深刻的可以拿来分享的几乎没有。“工作以后,由于精力和时间都有限,通常很少去花心思准备礼物。今年的母亲节,我终于也能过了。我还没准备礼物,便早早地跟我对象说,在我儿子还没有能力送我母亲节礼物的时候,让他替我儿子给我准备母亲节礼物。”宋晓倩笑着说,“今年的母亲节礼物,我准备拉着妈妈和婆婆,再带着我儿子去照相馆照一套写真,再拍一个全家福。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什么事都想着妈妈。现在有了孩子,天天脑里、心里、梦里想的都是儿子。突然觉得身上的责任重了,要对他负责,照顾他、爱护他、培养他,要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
比起旅游、做饭,90后辣妈陈晨母亲节的礼物就更加娱乐化,她打算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我平时和朋友唱歌、看电影的时候,妈妈不是在家里做家务就是为了我们在辛苦地工作。在她们的生活里,似乎根本就没有娱乐二字,生活总是围着我转,在这个母亲节,我打算带我妈去看一场电影,买上爆米花和饮料,让妈妈也感受下年轻人的娱乐,好好放松一下。”陈晨说。
是妈妈的小棉袄 也是孩子的好榜样
在自己身为子女的市民中有一部分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并晋升为父母,采访的30位“双重身份”的市民中,有77.7%给母亲送过礼物,有70%的人收到过子女送的母亲节礼物。41岁的钟佳薇正是兼具这两种身份的一个典型例子。
作为子女,钟佳薇在母亲眼里是既孝顺又贴心的小棉袄;身为母亲,她又为女儿撑起一片天。人民教师的工作,让母亲和女儿都为她自豪和骄傲。
对于即将到来的母亲节,钟佳薇表示:“我正想着今年母亲节是送我妈礼物,还是带她出去转转,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要说最想收到的礼物,别看我女儿年龄小,但心很细。无论她送什么礼物,我都会非常喜欢。当然了,最喜欢的礼物还是她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学习成绩。”
提及印象最深的一次母亲节,钟佳薇回忆说:“那是女儿7岁的时候,她刚上小学。有一天下午,我去接她放学,看到她捧了一小束康乃馨蹦蹦跳跳地从学校出来,把花递给我,然后说:‘妈妈,祝您节日快乐。’当时,我就鼻子酸酸的,差点流下眼泪。当时就觉得,有这么个懂事爱我的女儿,我这辈子值了。”
母亲节请母亲到餐馆里大吃一顿,这是当下很多人孝敬妈妈的选择。家住立新小区的吴青就表示:“平时都是围着儿子转,总是带着儿子我们一家三口下饭店。想带着妈妈到饭店吃顿饭,她都舍不得花钱,坚持在家里做。母亲节正好是个机会,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带她出去下趟馆子。按照妈妈的口味和喜好点菜,让她吃得开心,过得开心。”
把子女拉扯大,母亲却不在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自古就有,辛苦了大半辈子,把子女培养成人,子女们也都纷纷成家立业,一辈子的重心都放在照顾、培养子女身上,转眼却发现,母亲已经老了。
7日,记者来到人民公园,听听一些老人对母亲节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故事。72岁的王桂芳的母亲4年前去世了。“按照别人家的说法,我母亲是一个特别有福气的人。我是我家老三,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母亲95岁去世的,她80多岁的时候,还能自己洗衣服、扫地,身体特别好。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母亲就是家里的宝。因为她身体硬朗,又跟着我小弟住,我们也没怎么操心。”王桂芳说,“没想到,6年前一场突然的疾病就带走了母亲,我才伺候了她不到一年。”说到这儿,王桂芳眼圈一红,流下了泪水。
“母亲生病时,我想去医院陪护,可我身体也不好,又有些神经衰弱,我姑娘和儿子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都不同意。”王桂芳说,“每年母亲节,我姑娘给我过70大寿,给我过母亲节的时候,我心里都特别难受。我已经不愿意过这些节了,但是看着子女那么孝顺,也不好辜负他们的一片孝心。多想回到过去,多留点儿时间陪我母亲,好好照顾照顾她,让她能活到100岁。”
就在记者和王桂芳老人聊着的时候,旁边一位老人询问母亲节是什么时候,得到答案之后,这位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说:“唉,我母亲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都说人死如灯灭,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不比你们这些小青年,那个年代吃不上、喝不上,受了罪了。我母亲也在我没成家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什么照片。”说到此处,老人哽咽了。
(记者 刘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