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孙景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被日本鬼子杀害,近十年来我一直在为爷爷申请革命烈士努力着。”近日,家住市中区53岁的孙炜谈起爷爷的故事时感慨颇多。
孙炜的老家在峄城区阴平镇二郎庙村,他的爷爷孙景理,出生于1898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各区、乡人民政府也相继成立,以阴平、石头楼为中心建立了文峰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当时朱启民任中共峄县四区区委书记,孙怡然任峄县四区区长兼八路军115师峄县支队第二大队队长,孙景理任中共峄县四区区公所文书。1940年冬天,日军开展大扫荡,八路军峄县支队、运河支队和苏鲁支队等抗日武装相继撤离,地区伪化。当时根据形势的变化,组织上决定,让朱启民带领机关一部分人先撤到抱犊崮山区休整,大部分队员在孙怡然的带领下仍然在鲁南打游击。在著名的弯槐树战斗之后,组织决定只留下少数人在敌占区坚持工作,其余均撤到北部抱犊崮山区休整。在这期间,孙景理因为生病未能随着部队撤回北部山区。后来受孙怡然的指派,通过关系打入到阴平宁楼乡伪公所工作,目的是为游击队搞枪。但后来没多久孙景理身份暴露,被日伪特务逮捕,生死不明。
孙炜说,爷爷孙景理因为搞地下工作,奶奶根本不知情,爷爷去世时父亲年仅两岁,过去他家人对爷爷的事情知之甚少,多年来家庭生活一直很贫苦。八九年前,孙炜偶然得到一本峄城区出版的党史资料《峄县风云》,在书中他看到了爷爷孙景理的名字,这才得知爷爷是孙怡然在1937年秋返回家乡峄县四区时,首先联络到的十几名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的进步青年之一。当年爷爷等人经常和孙怡然来往,听他介绍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在后来的调查采访中孙炜得知,爷爷是由同村的共产党员孙晋芬介绍入的党,是一名潜伏下来,打进日伪内部的地下党员。
对于这些情况,很多当年的老革命、老党员,如朱启民、孙景德、李允亮等,都写了证明材料。并且他们均表示,孙景理是在宁楼乡伪公所任职期间,被特务出卖杀害。
了解了爷爷孙景理的一些简单情况后,孙炜除了继续调查走访当年认识爷爷的老人外,还向峄城区民政部门递交了追认爷爷为革命烈士的申请书。后来民政部门专门安排人员对孙景理的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孙景理符合追烈的条件,遂先后发布了相关文件及调查报告,并于去年底由市政府报请省政府追认孙景理为革命烈士,目前此事正在办理之中。孙炜说,因为爷爷牺牲后不知尸骨在何处,至今老家也没有他的坟墓,更没有一个可以祭奠他的地方。多少年过去了,父亲也已七十多岁,不是希望将来享受什么烈属的待遇,只是想给爷爷一个公正的说法,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同时他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知情者,向他们了解爷爷的故事,还原爷爷当年参加革命和牺牲的真相。
(记者 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