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4年5月6日 星期

莫让份子钱变了味


􀴁金亮(本报)

五一期间结婚的新人不在少数,有婚礼的地方就少不了份子钱。份子钱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日益变成人们用来攀比甚至借机行贿的手段,这让本应代表心意和祝福的份子钱变了味。

据史料记载,份子是一个老词,从明代中叶开始流行。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议》里记载:“便是杜老爷去后,谎了一府州县士民人等许多份子,起了个生祠。”明末清初,份子更加流行,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通篇眼花缭乱尽是“凑份子”、“派份子”、“出份子”。例如第二十七回道:“归姑爷也来行人情,出份子”。

然而如今逐年攀升的份子钱已由过去的心意变成了金钱负担。对于很多人,尤其一些年纪不大却又喜宴扎堆的年轻人来说,高额的份子钱,难免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前几年在徐州就发生过有人因为没钱随份子,而去网吧行窃的案件。

现在,新人们结婚往往大摆筵席,就整个鲁南地区来说,一桌子菜八百八、九百八、一千八算是少的,有些地方能达到一千五百元甚至更多,这还不算酒、烟、礼包的花费。不少宾客将份子钱视为“饭票”,但交了“饭票”便没了“心情”。有些人看到别人份子钱拿的比自己多,怕拿少了自己的“面子”挂不住;还有人认为,大家都好多年的感情了,份子钱少了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不敢明目张胆地送礼、吃请的人,借“份子钱”,“压岁钱”的名目变相行贿,滋生腐败,在习主席提出八项规定之后,各地“老虎”、“苍蝇”纷纷被打,也让这一风气有所收敛。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份子代表对新人的祝福,本无可厚非,但礼金的攀升使正常的人情世俗化,原本可以增进感情却容易增加矛盾。这是“病态社会”凸显出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警惕这种现象,拒绝攀比,拒绝腐败,莫让份子钱变了味。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