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正是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大好时光,享受着童年的美好,品味着人生的快乐。可是,对于在滕州市木石镇独前村9岁的严锁来说,这一切都是奢望。因为他正承担着跟他这个年龄不符的压力和负担。
▶▶ 父亲老来得子 哥哥溺水身亡
严锁的父亲严永康40多岁时在山西打工的时候和他母亲程彩英相识,婚后回到老家木石镇独前村,靠种地为生。虽然家境贫困,但是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也算其乐融融。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初,小严锁的哥哥12岁时在水库玩耍时溺水身亡。命运的年轮并没有因此眷顾这个家庭,2008年,严永康的血压开始偏高。为了省钱,他极少用药;2010年前后,严永康不时猛咳嗽,有时连床都下不了。2012年,由于病情持续恶化,严永康不幸去世。留下年仅7岁的严锁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程彩英相依为命。
由于程彩英精神时好时坏,有时发病好几天不见踪影,所以并不能很好的照顾严锁。母子两人完全没有生活来源,全靠邻里和亲人的接济度日。严永康兄弟四个,严锁的大伯现在已经九十岁高龄,二伯已经去世,无奈之下严锁只得和四叔严永见住在一起,严永见现在已经七十六岁,四婶是聋哑人,生活常自顾不暇,无法给严锁提供太多照顾。所以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大多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 做家务 照顾母亲
严锁的家是一座用石块堆垒的“家”,建筑面积不足20平方米,窗户用一层废塑料布罩住,根本不防寒,冬天,外面零下多少度,屋里基本也一样。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虽然如此,但是严锁还是用心“维持”着这个“家”。洗衣服、打水做饭、打扫卫生,给母亲换洗衣服,这些本应由成年人做的事,年仅9岁的严锁全部独自扛了下来,将所有的事情都置办得井井有条。家里吃不起炒菜,一点榨菜,一碗面条,就是严锁一天的饭。
据了解,严锁目前就读于木石镇独前小学。“回到家,我要先看看妈妈在不在,然后给她做饭。因为四叔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四婶又不能自己做饭,所以我有时会把饭做好送到四叔家。”穿着破烂不堪的棉衣,边说话边娴熟地把柴火往炉子里放的严锁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才读小学三年级的严锁每晚还要把母亲“哄睡”才能看书学习休息。
“妈妈偶尔神志还是很清楚的,我就给她读一下我们书本里的小唐诗,老师说这样可以增加我们自学的能力。”严锁说。虽然没有父母的谆谆教导,没有丰富的课外读物,严锁却有着让大家吃惊的学习成绩。根据严锁的班主任袁克成老师介绍,严锁的成绩一直都是中上游。“这孩子很吃苦耐劳,小小年纪,却能扛起大责任,他是我们班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他身上有着值得同龄人学习的闪光点。”
▶▶ 乐观 爱笑 懂得感恩
记者看到,在严锁家中,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整个房间空空荡荡,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和熏黑的吊扇,严锁说这是一个好心的伯父不用了,送给他们的。“这孩子一个星期都难得吃上一次肉,我们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主动喊孩子到我们家吃饭。”邻居们说,虽然严锁家境贫穷,又要独自照顾母亲,但孩子从来不抱怨,“见到我们就叔叔阿姨地叫,很乐观很喜欢笑。”严锁的这种坚强,让乡里乡邻都深受感动,不少乡亲有空时都会主动过来帮忙。“这些事情我都能做,我能自己照顾妈妈。”生活所带给严锁的压力让他比同龄人成熟许多,这个9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像个大人。严锁说,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房子不要漏水,下雨天,不用端着脸盆在房间里接水。
9岁,本应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每天有父母做饭伺候,放学后与小朋友一起嬉戏玩乐,然而这一切在严锁身上是一种奢望。但这个9岁的孩子依然很乐观坚强,乡里乡邻热心人的帮助,在他心灵深深烙上“感恩”二字。“我们家现在这个样,我也没办法,很多叔叔阿姨帮助我们,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好我妈,等将来有能力了肯定会偿还大家的。”严锁腼腆地笑着说。
(记者 邵士营 特约记者 王雪纯 实习生 侯若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