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的初婚者即划归为晚婚。如此看来,去年,首批“90后”——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已正式跨入了晚婚门槛。今年,恰逢马年,大批适婚男女青年寄希望于马年,马上有房、马上有车,最重要的还是马上有对象。以结婚为目标,有找对象为指导,究竟靠什么方针能达到目标呢?
市中区初婚 平均登记年龄26.4岁
市中区婚姻登记处统计,去年,该区初婚平均登记年龄为26.4岁,其中男性初婚的平均年龄为26.3岁,女性较男性稍晚,为26.6岁。去年,该区登记结婚的总人数共有5489人,其中20—24岁的男性有1667人,占总比例的30.4%,女性2108人,占总比例的38.4%;25—29岁的男性为2471人,占总比例的45%,女性为2371人,占总比例的43.2%;30—34岁之间的男性为628人,占总比例的11.4%,女性为448人,占总比例的8.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不少男女青年已步入了晚婚时代。
一个“剩”字压得“大龄未婚”男女青年喘不出气来,他们中的不少人每天都要面对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催婚攻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被“剩”下,有的甚至已经因恐婚而采取逃避态度。可如今,恋爱难、结婚难,人群中一转脸就看对眼的“传奇”更是难上加难,真可谓是孔雀女恨嫁,凤凰男愁娶!
怎样才能遇见“另一半”?
网络上流传一个很火的公式,是计算两个陌生人相识相恋的概率——两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概率为两亿分之一,一个人要爱上另一个人的概率是五亿分之一,而如果要成为伴侣,概率将达到十五亿分之一。白头偕老,需要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去等待,还得用六七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一句“我爱你”,就需要消耗两个苹果所提供的热量,如果这些数据是真的,那么恋爱、结婚都显得不那么简单了。
现如今,想要遇见“另一半”都有哪些途径呢?多数已婚的人或者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准新人们表示,他们大多是由同学或朋友发展而来,再或者是经人介绍相亲认识。当然,也有一些较为传奇的相恋过程,通过网络、聚会、户外旅游、各种俱乐部活动等方式认识,比如,有位市民表示和“另一半”是在别人的婚礼上认识的,一位市民说是和“另一半”在公交车上吵架而相识。
今年27岁的江超因为已步入晚婚行列,却还没有找到女朋友遭到了家人的催促。对于遇见另外一半,他表示自己虽然有些着急,但还是相信缘分,“尽管周围很多朋友都结婚生子了,家人也一直在催促,但是我觉得结婚找对象的事情不能着急。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如果降低标准,否定原则,那么我之前的那些年不就全没有意义了?我觉得缘分最重要!我始终相信我的她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表示第一次相亲在24岁左右。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结婚了。大多数有过相亲经历的市民表示,平时工作忙碌,社交圈小,导致一直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因此才希望通过相亲这一途径来解决问题。当然,家人的催婚也是相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相亲,受访市民中,男性多数表示支持,女性则大多数持反对意见。总体来说,47%受访的市民表示赞同相亲这一方法,认为其有效、便捷,能省去许多麻烦,也能扩大选择面,事先了解双方背景还可以避免恋爱时各种可能导致分手的尴尬;12%的市民对相亲持中立态度,认为相亲主要是随缘,重在参与。41%的市民表示反对相亲这一方法,他们普遍认为,相亲明显以结婚为目的,相亲中双方看中的往往不是情而是利,很多相亲都以条件合适为前提,而且,相处不久便结婚也不太靠谱。
排斥相亲,又怕被“剩”
27岁的小蕊,2008年毕业之后在超市做过收银员,在服装店做过导购员,现在在4S店做销售,3年前和男友分手之后就一直单身。她的婚姻问题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各种各样的相亲自然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我特别排斥相亲,每次我妈让我去相亲我的心情就会特别烦躁,为这我没少和他们吵架,现在索性自己搬出来住了。《咱们结婚吧》里面有一句话,‘相亲就是把两个在爱情道路上都不太顺利的人,人为地安排在一起,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发生而已。’我特别同意这句话。”小蕊说,“相亲和结婚这个问题已经成了我家的家庭矛盾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就认为非得相亲才能结婚呢?难道我就不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然后在一起吗?”
25岁的晶晶也表示:“前年这个时候,我就被我妈压着去相亲了。当时我特别反感,总觉得年龄还小,希望能在某天邂逅我的白马王子,而不是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喝喝饮料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等各种条件,然后确定两人是否合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90后都已经是晚婚了,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再不结婚就老了,也没有了当初邂逅白马王子的心境了。所以,现在我很配合家里安排的相亲,觉得年龄大了,应该结婚了。”
“当然,虽然我去相亲,现在也正和相亲对象处着,但是我潜意识里还是觉得我俩互相都不喜欢。之所以在一起只是因为彼此门当户对,知根知底,条件比较相配。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都害怕被‘剩’下,所以都是‘骑驴找马’。”晶晶说。
朋友圈是靠谱的“资源”
聚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找对象的最佳场合。聚会中,或吃饭、或K歌、或玩游戏,没有找对象的目的性,也告别了相亲的尴尬,可谓是纯粹地扩大了交际范围,为恋爱增加了砝码。
许晓晓是一位个性张扬的90后,她接受不了相亲,在她看来相亲都是老一辈人才做的事情。两个人坐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事先不认识,见面就要谈到未来,谈到结婚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学业顺风顺水的她工作也是一帆风顺,大学毕业之后便考取了公务员。工作问题解决了,家里便着手给她介绍对象。但是她并不愿意相亲,她说:“我爸妈还有单位不少同事和领导都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是我总觉得相亲这个词不在我的字典里。离开校园,我的圈子一下小了不少,每天就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但是对相亲,我还是不认同,感觉几个朋友或者和朋友的朋友一起聚会挺好的,既能拓宽人脉,还能在自然轻松的前提下拓展友谊,说不定就能和朋友的朋友‘深度发展’。其实,这和相亲也有些类似,有朋友在,双方的条件也能清楚地了解,但是比起相亲,聚会这一方法能够摆脱相亲的目的性和尴尬。”
“朋友介绍的还比较靠谱,因为知道我的这些标准,都是挑选过再介绍给我的。”身高1米9的宋先生说,“因为我个子比较高,父母和亲戚介绍的女生身高都不太合适,但朋友介绍的就都是和我比较般配的。每次这种聚会上朋友都会带着一些未婚的异性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彼此是要看看合不合适。我和我女朋友就是这样认识的,当时是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同事的一个闺蜜,学舞蹈的,身高1米7多,问我有没有意思,当时看了她的QQ空间觉得还不错,就说可以见见。去年的一个周末,我们8个人一起在KTV唱歌,彼此不谈论自己的工作也没说几句话,纯粹就是一起唱歌一起玩。回到家彼此都有感觉,便要了对方的联系方式。之后我们几个人又一起出去了几次,成为了朋友之后,我俩就开始单独约会了。这不,我俩都已经结婚了。”
(记者 刘一单 文/图)
东拉西扯“找对象”
晚婚时代,很多人都模糊了爱情的含义。他们认为纯粹的爱情只发生在花季时,校园里。在社会压力和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爱情已经成了退居其次的东西,相亲结婚成为主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每次相亲最先提及的无非是家庭背景、个人背景和收入等无关爱情的东西。——网友@咚个哩咚咚
婚姻一边以坟墓的姿态让人畏惧,一边又以年纪为要挟,让一个个青春少男少女沦落为剩男剩女。刚错过早恋,就迎来晚婚,再加上异地、工作变动、父母等原因,直接导致自由恋爱成为天方夜谭。——网友@西西
我们晚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成长期延长了,以前人们中专毕业就有工作,我们要一直考研、考博、考公务员才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毕业就已经到了晚婚年龄,等到有结婚的经济能力之时必然更晚了。——网友@格格格格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