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本报)
最近人们口中说到最多的一个词语,我想莫过于雾霾。据了解,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笼罩了我国近一半国土,甚至远在天涯的海南也未幸免于难。因为雾霾,华东地区最小的肺癌患者只有8岁。雾霾并不是我们国内的专利,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就发生过震惊世界的“伦敦雾事件”,短短两个月之内,造成了1.2万人死亡。
几日前一股“境外之风”的到来,吹散了笼罩在我们头顶多日的雾霾,也吹散了弥漫在大家心头已久的郁闷心情,人们终于可以甩掉口罩,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然而,没过多少日,雾霾又卷土重来,我们不禁要反思,今后我们要怎样对付雾霾?
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由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雾被氧化后变成的硝酸盐颗粒。而二氧化硫主要是通过汽车尾气产生的,所以雾霾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的尾气排放量都不达标,这并非是因为车不行,而是因为油不行,或者说是标准达不到。据了解,目前国内除了北京的油品含硫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其他地区基本都达不到,这就导致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因此在雾霾天气的压力下,国家加快油品升级的脚步也刻不容缓。
我们老百姓也应该从自身出发。虽然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开小车已经不再是梦想,有些家庭甚至有好几辆车,可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时,开车甚至不如骑自行车来的快。一方面是全社会都在呼吁低碳生活,另一方面是雾霾当道,治“霾”刻不容缓,所以出门还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样既解放了马路,又保证了环境,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