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这段时间,关于退休的话题一直很热。11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领域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提出,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用3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同时,延迟退休者应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京华时报》11月26日)
众所周知,我们实行的是男女不同龄的退休政策。当初推出男60岁、女55岁的区别性退休政策,符合当时社会形势,也体现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怀。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的体力指数较高,而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到了一定年龄,相对于男性,更难适应岗位需求。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身体健康水平的增进,特别是经济增长,智力指数的提高,现在依然保持退休年龄差距,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且已让部分女性产生不满。
无论是延退还是同退,对于女性来说,都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这对女干部和女技术人员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获得更多认可也不意外。可对于女工来说,首先,由于工作的特点,到了一定年龄她们很难适应岗位需求;其次,退休前后收入差距不大,有些地方甚至退休金还要比在岗收入高;最后,那些身在最底层的女工,不仅收入微薄甚至还要自己缴三险一金,她们盼望着早点退休“回家抱孙子”。
政策制定不可顾此失彼,不能在考虑到一部分人诉求的同时让另外一部分人受伤,不能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无视另外一个问题。分析三种女性对于退休年龄的态度,正是想说明,社会是复杂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政策制定一定要科学慎重。具体到退休上,在进行延迟退休政策设计时,考虑不同群体实际,对男女不同龄退休进行调整:在政策上打破男女不同年龄退休,支持一部分女性与男性同龄退休;但考虑到另外一部分女性实际,支持那些想提前退出岗位的女性。这也是舆论一直所说的弹性退休。
从这一意义上说,男女同龄退休值得考虑——不是说男女必须同龄,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弹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