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涵 朱慧卿/图
有网帖举报称,湖南江永县6名县级领导干部为子女伪造在外地工作的档案,之后将其调动回江永县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多数官员及其亲属不愿就被举报者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时间、渠道、编制等问题作出回应。(《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
县领导子女“绕道”提拔,如果这属实的话,比起舆论此前痛批的萝卜招聘、交换录用等现象更恶。因为后两者虽暗箱操作,违背基本的招录公平,但好歹,它走完了一系列公开程序。“绕道”提拔倒好,连遮羞布都省略了,不要什么学历要求,不要参加考试,只要一纸“外地工作档案”,一个调令,就能轻轻松松到行政机关上班,甚至当上领导。
那么,江永县领导子女“绕道”提拔,到底真相如何?虽然官方至今没有说法,但从诸多新闻细节,不难发现一些疑点。
例如,这些县领导子女,多不愿详谈的外地任职经历。其中有一位叫聂嫔的县领导子女,自称在某地农业局工作过,但该农业局及工作人员都向记者否认这一说法。
这些县领导子女,无一例外都是事业编制。一些人的最早缴纳医疗保险的时间是2013年,如果之前有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怎么会没有医保缴费记录?
就算这些县领导子女的确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外县单位,可记者采访得知,行政或事业单位的本地还是异地调动,此间程序都相当严格,普通人想要调动常常难于登天。但为何这6名县领导子女能在工作一两年内轻易获得调动。
显然,县领导子女“绕道”提拔,有着诸多疑团待解。面对质疑,湖南有关方面理当彻查。其实,只要去这些县领导子女工作的原单位,调查其编制、工资、社保、考勤等记录,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查清真相并不困难。
另外,这件事也暴露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环节上的一些漏洞。比如,异地调动不透明操作,远离社会监督的问题,比如仅有事业编制,就可获得行政机关岗位,乃至领导职位的问题。这些漏洞亟须补上,以维护机关事业单位的招录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