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3年11月6日 星期

滴水映光辉 细节见精神


􀴁石平(本报)

大型电视连续剧《陈云》在央视1套热播已接近尾声,这是一部以陈云同志卓越一生为蓝本,通过质朴和纪实的手法生动展现陈云同志求真务实的70年革命生涯的人物传记电视剧。许多年轻人看完这部电视剧想必也都很有感慨,陈云的形象从传说中的模糊变得愈加清晰,尤其从许多鲜为人知的点滴生活和工作细节中展示出他严于律己、廉洁勤政、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一辈革命家光辉形象更是让人敬仰,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这样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很坚决地推辞了: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有一次,陈云回故里探亲,回程时,乡亲们送了一些土特产表示心意。陈云知道后,一边表示感谢,一边让随行的工作人员将礼品如数退回,并幽默地说:“我收礼只收上级的‘礼’。”陈云的“只收上级的‘礼’”,不是向上级领导邀功请赏,而是上级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认可与信任。

某年秋天,一个大军区的两位同志来到陈云的住所,向他汇报军事演习的情况并带来当地产的两盒葡萄。他们汇报完工作起身告辞时,陈云让他们把葡萄拎走,还说:“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两位军人解释说:“这值不了几个钱,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接受了他们的心意,说:“我吃10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

有一年,他到外地,接待单位不知道他的饮食习惯,给他摆了一桌子菜。他一看,坚决不吃,坐在那里和秘书聊天,直到厨房重新做了他平时吃的一荤一素,才肯就餐。

“文革”中,陈云的子女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一样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他的女儿陈伟华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从农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紧缺,她在陈云的鼓励下毅然放弃了国家机关的工作岗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直至退休。

“文革”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在那里待了2年7个月,一家7口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后来女儿曾到江西给父亲做饭,照顾他的生活10个月”。陈云对女儿说,“你在我这儿10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让女儿把这10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了单位。

有一个叫张廷春的警卫员,在东北期间就跟着陈云,一直到解放初期才离开。因为那一批人年纪都大了,应该有自己的归宿了。离开前他问陈云有什么要告诫他的。陈云说:“无论你到哪里工作,都要记住一条,就是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国家今天不查,明天不查,早晚都要查的。记住这一条,你就不会犯错误。”张延春一直牢记陈云的忠告,而且非常感激陈云。

……

陈云同志之所以这样做,用陈云的妻子于若木的话来说:“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好一个普通劳动者,说的多好啊。是的,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就是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一事当前,是先替个人打算还是为党分忧?在事关个人地位、职务、收入、住房以及亲属利益等问题上,能否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这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党性观念的重要标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打铁还得自身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滴水映光辉,细节见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好。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