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豹 李帅 马帅 实习生 陈思雨 摄影报道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我市乡镇农村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但在部分小区、偏僻乡村的卫生仍让人担忧。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小区和农村仍存在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不入池、清运不及时、建筑垃圾无人问等问题。
◆垃圾清运不及时
22日上午,记者来到枣庄学院附近,在枣庄学院与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中间的一个垃圾池附近看到,一片片的垃圾堆放在垃圾池外,霸占着一半的马路,阵势甚是“壮观”,这些垃圾多以塑料袋和青菜叶为主,走近发现多数塑料袋里都是装的剩饭菜、汤水等杂物,一阵风吹来,塑料袋随风起舞,四处乱飘。“基本上都是学校附近的餐馆扔的,偶尔也有村民过来扔垃圾。”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学校后门餐馆林立,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学生在附近餐馆就餐,餐馆老板多数都在碗上套着塑料袋,吃完饭以后就将塑料袋集中起来扔到这儿,青菜叶也是他们摘菜剩下的。
“成堆的垃圾堆在马路上,怎么没人清理?”记者问。王女士说:“一般三五天会有人来清理一次,偶尔十多天来一次,遇上节假日,甚至半个月不见人清理。”清运不及时,还导致垃圾堆附近污水流淌,臭气熏天,学生们都不愿意走这儿。至于垃圾为什么清运不及时,学生小刘认为,可能是因为这儿离垃圾中转站比较远,清运工每天运送比较麻烦。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名手里拎着两袋垃圾的女士,走到记者跟前,随手将垃圾扔向垃圾池,然后转身准备离开,两袋垃圾就扔在了垃圾池的外面。记者问道:“不扔里面也没人问么?”这位女士反问道:“谁问?都这么扔。”
◆建筑垃圾“自生自灭”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时,不远处的一座桥上堆满的瓦砾和沙土等建筑垃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堆建筑垃圾足有一米多高,堆放面积占到了整个桥面的三分之一。据了解,这些建筑垃圾多数是村民修建房子时留下的,一直堆放至今。“约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了,一直无人过问,时间久了,越堆越多,真害怕把桥压坏了。”一村民告诉记者。
为什么修建房子时不能把剩下的建筑垃圾清运到应该存放的地方,村民郭先生说出了他们的难处,在城里修建房屋都有专门的建筑公司和物业,剩下的建筑垃圾他们会清理掉,但是农村人建房时都是找由村民组成的建筑队,盖好房子之后他们就走了,剩下的建筑垃圾只能户主自己解决,而村民也不知道这些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好一点的就用来铺设路面或者把它们倒入小水沟内,而更多的人则是将建筑垃圾堆在了路边。他说:“虽然村内的垃圾也有专人清理,但是他们不负责清理这些建筑垃圾,没办法只能让这些建筑垃圾在路边自生自灭了。”
◆有些小区缺少垃圾箱
市中区兴华路榴园别墅小区虽然环境卫生较好,但是整个小区内鲜见垃圾箱的影子。一住户告诉记者,原先小区内有几个垃圾箱,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见了,小区内缺少垃圾箱确实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麻烦。“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拎着垃圾到马路对面或小区后面的垃圾箱扔垃圾,来回需要十多分钟。”
据了解,虽然小区没有垃圾箱,但是该小区居民很少有乱扔垃圾的行为,负责清洁的工人也挺给力,每天都会前来把垃圾清理掉,即使这样,记者采访中仍有部分市民希望能在小区内安放几个固定或移动的垃圾箱,这样居民就不需要来回跑了。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笑着说:“现在不少农村都设有可移动垃圾箱,为什么城市小区反而没有?”
采访中,多数居民还是希望能在小区安装几个垃圾箱,不为好看只为方便。
◆垃圾入池难
“如果村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把村子里的卫生搞得像城里那样整洁,那该多好啊。”一村民说道。
城区里干净了,那么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呢?22日下午,记者来到市中区齐村镇后村时,看到该村北面通往二村的道路上有一处垃圾池,垃圾池的墙上写着“生活垃圾入桶”和“禁止倒建筑垃圾”两个明显的提示标语,然而在标语的下面却是与标语相悖的景象。各色的塑料袋包裹着生活垃圾堆在垃圾池外,在垃圾池内也被扔进很多的生活垃圾,但却没按照标语那样扔入垃圾筒内。
记者走近看到,垃圾筒内的垃圾刚刚可以覆盖桶底,可见附近村民大都没有把生活垃圾扔入垃圾筒内的习惯。环顾垃圾池周围,生活垃圾扔在垃圾池墙外已算是很讲究了,更有甚者,直接把垃圾扔在了路南边的沟内。在主干道往南转弯的道路旁分明堆着一堆粪便,虽说已经进入深秋季节,但是蚊蝇还是围绕着,靠近一点,臭味刺鼻。
记者在村中采访时,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经常看到有人骑着电动车带着一两袋垃圾,在经过垃圾池的时候,根本不停下直接顺手一扔,大都扔在了垃圾池外。很少有人能够走近些,把垃圾扔入垃圾筒内,就是不愿意多走那一步路。”另一位居民满怀怨气地说道,五个大垃圾筒摆在这,有些村民就是不往里扔,夏天的时候,满地的垃圾气味难闻,吸引着大量的苍蝇蚊子,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池外的垃圾就被雨水冲得到处都是。”
看到此处垃圾随处放,很多村民表示不解。“现在创建卫生城,城里环境美了,住着心里也舒服。咱们虽然住在村里,但也希望一些村民能够提高意识,共同维护村里的环境,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服。再说了,大家如果把生活垃圾都放入垃圾筒内,环卫工人也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对咱们村民来说也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何乐而不为呢。”一位村民满怀希望地说道。
■ 记者手记
城乡环卫一体化需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证管理制度的持久落实,不然,即使一时解决了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乡村环卫状况很可能故态复萌,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农村的问题,往往要跳出农村找答案。记者认为,可以采用试点的办法,在城郊或农村推行城市环卫管理机制,将城市运行多年、已经成熟的环卫管理模式、体系、制度,延展到农村。另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