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A2:枣庄市两会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7年2月21日 星期

李峰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下)


(接上期)

(三)致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释放发展活力。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以重大改革的“一子落”,带动经济棋局的“全盘活”。

一是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去产能”方面,推动产能过剩、工艺落后和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主动退出、优化整合、改造提升,完成省定过剩产能化解任务。压减煤炭产能30万吨。“去库存”方面,坚持控增量、提质量、去存量,让市场稳得住、百姓有房住。引导非城市居民进城购房,支持开发商发展复合型地产,鼓励土地功能混合,消化商业营业用房库存18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压缩“两项资金”占用,创新工业品产销模式,运用大数据挖掘市场需求,产销率保持在99%左右,实现供给与消费高效互动。“去杠杆”方面,通过债转股、投贷联动、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着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大资金链、担保圈等风险防控,畅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规范政府举债方式和行为,优化区域金融环境。“降成本”方面,切实提高接续还贷资金使用效益,清理违规涉企收费,降低社保综合费用,继续推行大用户直供电,落实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和生产成本。“补短板”方面,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引进高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等领域,把薄弱环节补强,让发展更有底气、更有后劲。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凡国家和省取消的审批事项,以及外地不审批的同类事项,我市一律不再审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再削减一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深化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试点,探索推进投资建设领域多图联审、多评合一。继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继续优化服务,编制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清理规范证照年检和指定培训,精简各类证明、盖章和申请材料,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三是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抓好财金控股、基础设施投资、鲁南(枣庄)经济开发投资等平台管理运营,增强滚动发展和资金供给能力;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场馆设施、农林水港等资源,搭建若干国有资产融资平台,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激活沉睡的国有资产,置换涌动的市场资本。做强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文体旅游等设立子基金,撬动更多民间投资支持产业发展;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成熟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国开行、农发行、邮储银行等签约项目信贷投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壮大枣庄银行、枣庄农商银行实力。各区分别成立1家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机构,滕州成立1家注册资本金5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机构。

四是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先以增量方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共同投资。以泉兴集团、城市供水等市属企业为主体,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产业投资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属国有企业全面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董事会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逐步建立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外部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统一,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五是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加快农民房屋权属登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达到300个以上,促进更多农村产权进入市场交易,力争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社区金融互助协会、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试点,两年内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覆盖所有镇街。推进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拓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范围,织牢农业生产“保护网”。

(四)致力科技人才建设,加快形成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做实创新创业载体,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下功夫。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带动我市化工产业层次整体跃升。抓好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鲁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床创新研究院建设,引导更多园区和企业联姻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产学研联合体或战略联盟,通过技术转移嫁接,让企业“开大花、结硕果”。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新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围绕锂电、机床、煤化工、玻璃、纺织等领域,重点布局提升一批检验检测平台和中试基地,争创一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更多行业标准化委员会落户枣庄。用好专利专项资金,放大科技创新券、产业基金引导功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在推动人才集聚方面下功夫。深入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重点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研创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金融高管、特聘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0名,评选表彰“枣庄英才”20名。打破编制身份限制,实行更加柔性开放的人才政策,广开门庭迎人才,海纳百川聚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用好本土人才。依托职业院校、领军企业,实施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金蓝领”队伍。

三是在推动大众创业方面下功夫。加大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梦工厂”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省、市级创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创业型城市。发挥创业大学的培训职能,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创业成功率。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新创业发展,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园。探索股权激励、兼职取酬、科研成果收益分红,鼓励科技人员依靠智力创业致富。全面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让更多创业者梦想成真。

四是在推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把企业家群体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育“1515”工程,用5年时间,至少培育10名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家、50名省内知名企业家、100名成长型企业家、500名创新创业型青年企业家。加强企业家梯队建设,促进新老梯队顺利递接、代际之间有序传承。倡导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营造企业家有作为、有地位、受尊重的良好环境。

(五)致力功能配套提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步伐。抓住枣庄纳入大城市试点的机遇,按照“规划整合、功能契合、产城融合、生态耦合、改革聚合”的思路,构建具有枣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一是突出大新城首位度。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集聚和带动能力。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启动祁连山路南延、长江路东延、长白山路南延等道路规划建设,抓好店韩路升级改造,构建“五横五纵一环”交通路网;加快郯兰线改造提升,推进薛微同城化发展;结合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和高铁换乘枢纽建设,优化新城公交线网布局,加快公交站点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延伸对接,提升新城交通枢纽地位。完善教育医疗商贸体系。抓好枣庄学院新校区、市职业中专二期、市实验高中三期、龙潭实验学校、市体校新校区建设,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加快推进市图书大厦建设,建成启用市文体中心;推动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二期、医养结合园和市医养康复中心、市妇保院二期、市立医院新院等项目,布局一批文化休闲场所、便民商业网点,汇集更多人气文气商气。完善山水生态体系。加强植树造林、护树育林,抓好巨山、龟山、凤凰山、金牛岭等山体保护,提升袁寨山省级森林公园品质;实施黑峪水库扩容、小沙河水系连通、蟠龙河提升等工程,推进高新区绿源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碧水绕城的生态空间。

二是实施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注重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重点抓好市中老火车站北、峄城前湾等53个棚改项目,开工建设棚户区2.8万套、基本建成7656套。因地制宜实施货币化安置,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打通商品房与政策性住房转换通道。着力化解棚改遗留问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棚改带来的实惠。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三是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枣庄段、新城至滕州BRT、沂台线南延、中兴大道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台高速枣庄段、世纪大道等项目。抓好万年闸复线船闸建设,实施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开展枣庄机场预可研工作,建成高铁换乘枢纽地下通道延长工程,尽快推动十电运煤专线迁建。完成峄城输变电线路改造,启动山东特高压枣庄段输变电项目。高标准推进庄里水库建设,继续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马河、周村、辛庄水库增容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夯实枣庄未来发展的基础。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新而活”,抓好西岗省级新生小城市、税郭省级重点示范镇,以及徐庄休闲慢游小镇、滨湖微山湖湿地古镇、古邵港航物流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开展市级“十镇百村”创建活动,打造现代特色城镇新样板。启动新一轮美丽乡村创建,统筹抓好农村“七改”,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完成改厕10万户;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新建提升农村公路400公里,实现1500个村居“户户通”,把农村妆扮得更靓丽,让农民生活得更舒适。

(六)致力生态环境改善,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围绕“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目标,深化寻源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坚决向污染环境的行为“亮剑”,让优良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利。

一是在聚焦治气上加力。做好“调”的文章。加快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巩固“气化枣庄”成果,扩大镇村天然气覆盖面。抓好农村供热试点,推进集中供热向镇村延伸。做好“压”的文章。狠抓压煤减排,再削减煤炭消费56.6万吨。严格执行山东省大气污染物第三阶段排放标准限值,有序推进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民用散煤,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实施减煤换炉,继续开展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做好“降”的文章。抓好工业企业、城乡道路、建筑工地、餐饮油烟、机动车船等烟尘治理,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监管,完成30家重点工业企业烟尘整治。继续实施秸秆全年常态化禁烧。做好“管”的文章。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机制,落实应急管控措施,变被动“靠天驱霾”为主动“综合治霾”。夯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推行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办案,严肃追责,让环境违法者得到严惩,让疏于管理者受到重处。

二是在巩固治水上加力。深入实施河长制,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扎实开展涵养水源行动,完成37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以治理总氮、总磷、氟化物等为重点,实施20个工业升级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提升项目。完善城区污水管网,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建成8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让人们重拾“蛙鸣清塘、鱼翔浅底”的美好记忆。

三是在稳步治土上加力。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农用地、重点行业用地污染详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完成镇街土壤国控监测点设置。继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危险废物处置管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行种养结合、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促进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沃土良田。

四是在修复生态上加力。坚持“谁开发利用、谁治理修复”和“完全开发、全面治理”的原则,强化荒山、破损山体、采矿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的保护治理,严守资源消耗上限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省级生态市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推进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新增造林7万亩、绿化山体1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做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互联网+环保”平台建设,实现环境的精准监管与科学施治。

(七)致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提升群众获得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让群众拥有满满的希望、稳稳的幸福。

一是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年内实现1.55万人脱贫,省市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与全省同步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深化与威海市的扶贫协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文化扶贫,让困难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形成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持久受益的长效机制。对没有脱贫能力的群众,政府必须义不容辞兜起来,决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二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完善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建立健全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兜住基本民生底线。统筹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15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0处农村幸福院,新建改造6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千企万人”就业服务计划,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

三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用力培植壮大基层财源,理顺规范市、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基本民生标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工资性收入政策、运转经费标准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五个基本统一”的要求,逐步构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机制。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全面完成城镇中小学三年建设任务,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发展优质学前教育,有效破解幼教资源不足和“入托难”问题。(下转A4版)

(上接A2版)推进健康枣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壮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的引领作用,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打造区域性中医药发展高地;拓宽合作领域,促进与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适应“二孩”生育高峰,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深入治理城市违法建设,着力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效果,常态化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好第九届市运会、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推进市人社综合服务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和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08个,全面规范提升物业管理。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根植枣庄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度挖掘墨子、鲁班、奚仲、中兴工业等地方文化,保护传承柳琴戏、运河大鼓、伏里土陶等鲁南民俗文化,整合资源叫响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战等抗战文化品牌。提升台儿庄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园、中兴文化产业园等园区的承载带动能力,创建一批“文化创意集市”,打造一批特色文艺产品,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城乡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实施乡村、社区儒学推进计划,评选一批“书香之家”“书香之村”。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守护好历史文化名镇、街区、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枣庄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街面、社区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压实信访维稳责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常态化、多元化排查化解机制。深化“四社联动”,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巩固网格化管理成果。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持续开展“大快严”集中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构筑本质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启动第四次经济普查。抓好军地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从严治政的全过程,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高效施政。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加快“政务云”建设,推动政务大数据多元集成、综合利用,让政府服务更智能。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好决策咨询智库的作用,探索建立“市民参事”制度,使政府决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市长热线办理质量,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直接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部门单位为重点,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推行电视问政、政风行风评议、社情民意调查,让“懒、庸、推、慢、浮”行为无处遁形。

(二)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将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六五”依法治市工作,发挥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作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决不让权力任性而为。用好地方立法权,加快推动生态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立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执法力量下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产权保护制度,维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益。推进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化解行政争议。及时向市委常委会汇报政府党组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聆听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三)坚持实干兴政。倡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施政理念,双手握紧犁把子、两脚插在墒沟里,在枣庄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走好转型发展的长征路。政府工作就是抓落实,必须盯紧不落实的事、倒查不落实的人,把“落实、落实、再落实”铭刻在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心中。对事关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要事项,建立用结果倒逼过程、用过程保障结果的推进机制,引导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勇担当、打起精神扎实干,坚决防止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切实杜绝蜻蜓点水的“片儿汤”。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推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考核,力促督查落实常态长效。紧扣想干事、敢干事,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者撑腰点赞,让干成者受褒奖、得实惠。

(四)坚持从严治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业务类项目支出整体再压减10%。坚持开正门、堵旁门、关后门,保障公务人员合法合规合理的福利待遇。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国有资产、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监管机制,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政府投资行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带头恪守廉洁自律准则,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干净干事、清爽做人,努力营造廉洁高效、务实为民、友善和谐的政务环境。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