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10月8日 星期

庙南峪:品隋唐禅文化 看历史军寨营


本报记者 马国红

《峄县志·山川》这样描述庙南峪:“清泉远近,绕居人篱落间。每春时,桃花流水,不让武陵、天台。”

庙南峪村位于凫城镇东南部,青龙环城绿道与十字河南支并行横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原始村落格局完整,70余处景点遍布全村,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素以“千佛、百泉、石(十)桥、两寨、一洞”著称。

庙南峪村历史文化悠久,这里的“千佛”是指建于隋代的铸有铜质千佛屋檐的灵泉保寿禅院;“百泉”、“十桥”是指家家泉水,户户石桥,泉水清洌,常年不干,有一泉名为灵泉,该泉常年流淌,水质清洌。“两寨”是指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驻军的梁王寨和咸丰、同治年间鲁南农民起义军幅军在此驻扎的营寨;“一洞”是指梁王峭壁所凿洞穴,大雨过后,数条瀑布悬挂于洞前,如群龙衔尾嬉戏,十分壮观。

这里有我市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灵泉保寿禅院,史称灵泉寺,位于庙南峪村北。《峄县志·祠祀》卷载:“灵泉寺,创自隋开皇时。宋代历年重建。明弘治、嘉靖间再修。”庙山墙不在,损毁的有殿堂三间,砖石结构。殿基高出地面约60厘米,东西各有一跨院。殿堂前残存石柱础基,殿内塑像无存。廊檐尚存青砖多块,砖面有模制佛像。每尊佛像约10厘米高,故有“千佛檐”之称(千佛崖(檐)村,也因千佛檐砖得名)。佛像形态逼真,有重要研究价值。

庙南峪村村南有山曰云谷,也叫润公山。山顶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鲁南农民起义军幅军农民起义领袖刘双印的主寨,至今有大量营房旧址,以及寨墙、寨门、烽火台、点将台等旧址。此山出名是因传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在此居住,并派精兵在此扎寨防守。如今云谷山上依然有梁王洞、梁王寨、跑马岭、点将台等旧址,山上寨墙、营房遗址尚存,寨门前插旗杆的深口孔完好无损,砌垒的寨墙整齐有序。寨南地形开阔,依稀可以看到毁掉的寨墙和散落一地的石头。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登高一百余米,一块巨型上水石悠然进入视线。在巨石的右侧不远处有一山洞,就是梁王洞。梁王洞洞口阔大,约有二米宽三米高,洞口壁上凿字尚存。进入洞穴不远处,两侧洞壁上有人工开凿的多个孔,据传此洞是梁武帝所凿,传梁王在上面养神蜂抵御来袭之敌。

目前,凫城镇计划投资800万元对庙南峪进行开发,实施民俗旅游村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养殖、高效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与生态运动、休闲旅游采摘、垂钓、有机休闲农业、农家乐与民宿以及综合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同时对梁王洞、梁王寨、跑马岭等云谷山景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配套工程提升。目前已完成景区整体规划,河道治理、观光桥修建、民房美化、道路铺设、农家乐与民宿建设等项目已陆续投入使用。其中观光桥,由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建设,彻底改善了河两岸交通不便的现状,成为名副其实的党群连心桥。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