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运永 通讯员 张大东
一根根藤条在指间飞舞,随着工人们穿针引线,不大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藤编工艺品便出炉了……一走进吴林街道天柱山居,记者就被忙碌的工作场景吸引住。该居新招商引进了惠民藤编加工厂,把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放入该厂,每年给贫困户分红,愿意在加工厂上班的,一天也可赚七八十块钱。
峄城区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峄城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整体呈现出“机构运行稳,工作转段实,产业导向显,整体态势好”的特点。截至目前,全区脱贫3450户、8199人,剩余贫困户9743户、16661人。
摸清家底命中靶心
8月25日,古邵镇马汪村的褚福全正在忙着栽植辣椒。尽管天气闷热汗流不止,但心里的高兴劲全展现在他挂满笑容的脸上。褚福全老人今年68岁,夫妻二人常年有病,因病致贫。去年10月份,利用扶贫资金建成高标准“三种三收”三膜覆盖大拱棚4个,今年仅马铃薯、毛豆两项收入就达3万余元,彻底脱贫致富。古邵镇采取托管农业新型主体、入股加工企业等辅助措施,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扶持,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最及时、最合理的帮扶,全力确保扶贫对象在脱贫后不返贫。
精准扶贫关键是精和准。底阁镇曹庙村成立源野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由最初的37户发展到现在的56名,共计入股土地117.88亩。目前,合作社已分红2次,每股分红1280元。圈里村、陈庄村、刘后村三个村的区派第一书记,率先在全区打出“光伏扶贫”牌,利用各村村委办公楼的闲置楼顶,集中建设光伏庭院项目,解决了贫困户没有地方建设和分散建设不易管理的难题。三个村的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60多户80多人的脱贫问题。
精准扶贫不是“撒芝麻盐”更不是耍“花拳绣腿”。峄城区从村情、户情出发,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总结、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扶贫方案,从目标到措施、从方法到验收都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共落实2016年度扶贫专项资金3437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各端一盘菜共品一桌席
吴林街道转湾居居民房金芝的丈夫几年前车祸去世,留下三个孩子。为养活孩子,房金芝下班后还要到玩具厂打零工,生活极其困难。该居“第一书记”白茂虎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反映到了粮食局,该局把他们纳入到“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中,解了全家的忧愁。
各端一盘菜共品一桌席。峄城区大力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实行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包户帮扶、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全区34名县级干部全部参与结对帮扶,每人结对帮包三名贫困户,97个区直单位根据自己所帮包村的贫困户数精心选派自己单位的党员干部入村入户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区直机关共派出1300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578户,镇村共安排3700余名干部帮扶、联系7165户贫困户,实现了全区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联系全覆盖。
峄城区加大行业扶贫力度,打造社会、行业和政策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目前,区妇联通过开展代理妈妈活动资助120名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帮扶300名贫困留守儿童。团区委通过组建10支青年志愿扶贫工作队,在全区设立7个“青年之家”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志愿者扶贫。(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区工商联通过组织百企帮百户,为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区人社局通过就业车间补助,为贫困户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要输血更要造血
残疾老人闫井英拿着入股分红证高兴地说:“不用投钱,不用操心,每年能领到分红钱,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刚申请到“雨露计划”扶贫政策的贫困学生李志伟利用暑假在合作社电商经营部实习,还领到了合作社发放的1000元实习补贴……坛山街道借助产业优势,依托开元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精准扶贫种植基地,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帮扶贫困户,创新实践“基地+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从合作社里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峄城区改变扶贫“一头热”的反常现象,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参与式扶贫,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创造条件让困难群体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涌现出了一批像榴园镇王马山口村、西白楼村,底阁镇河湾村等特色产业突出、脱贫效果较好、示范带动明显的村子。合理规划峄城玩具、服装等优势产业与扶贫工作对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对接,力争年末贫困户能够实现1.2公里半径内就业创业。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峨山镇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房屋等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开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获得收益的项目,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镇已形成扶贫车间108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000多人就业。榴园镇依托石榴和旅游强镇优势,选择切实可行的脱贫项目,确保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批脱贫,致富一方百姓。目前,全镇产业扶贫项目已完成了33个,累计村发展核桃 1000余亩,发展山羊养殖570余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50余亩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扶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让困难群体的口袋和脑袋都富起来。该区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免除贫困户学前教育保教费、高中生学杂费、中职在校生学费并优先发放助学金,对贫困户大学生优先办理助学贷款,中等职业学校优先招生贫困户学生。
同时,该区实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兜底扶贫、助医学房扶贫“五大工程”,确保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不掉队,推动全区贫困人口托起来一批、带起来一批、扶起来一批、养起来一批、拉起来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