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9月10日 星期

生命最后的38天
——追记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教师李修权

本报记者 宋旭

从讲完最后一节课走下讲台,到因病离开人世,中间仅仅38天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学生一节课;他像一盏明灯,用自己最后微弱的灯光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今年,全班60多名同学55人顺利考入重点高中;全市前十名的同学中6人来自他的班级。

今天,是第32个教师节,他却没能等到属于他的神圣节日。

他,就是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教师李修权。他,去世时年仅40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修权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连续17年坚持在教学一线任教;连续13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把无数莘莘学子送入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多次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和教学能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抛开了家人,放弃了治疗,陪伴学生平稳度过中考,送走了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一届毕业生。2016年7月23日,因为肝癌晚期,年仅40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学生和岗位。

李修权1976年出生在台儿庄区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修权从小就学习认真刻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希望长大后可以出人头地,让父母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李修权的中学班主任张怀志回忆说:“李修权是个特别能吃苦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每天天不亮他就早早的起床学习,有时候晚上熄灯之后还跑到我的宿舍问问题。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在住校期间经常只吃煎饼卷咸菜,喝杯白开水就对付了,省下来的钱却用来买书。他为人也比较淳朴老实,上学期间从来没和其他同学发生过矛盾。我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1995年,李修权作为全市仅有的五名保送生之一,被推荐保送至曲阜师范大学,并以该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录取,成为当年枣庄二中的第一张喜报。1999年,李修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任教。在二十多年前那个专科毕业生都很稀缺的年代,作为本科高材生的他被分配到一所初中工作,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想着去寻求更好的工作单位,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开始了他的数学执教生涯。

“我和李修权同年参加工作,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平时我们交流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带好学生。当时他带初二数学,我带物理。他带的班级基础比较薄弱,但到了初三他所带的班级成绩就名列前茅了。”熟悉他的王锋老师说。

2002年,李修权送走他的第一届毕业生后,本应再去初一教课,但是学校发现他教学能力突出,便把他留在了初三,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这一干,就是13年。

李修权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他的学生,却没能给予自己的家庭过多的关怀。毕业班的学生是七点半左右到校晨读,而李修权总是每天七点就早早来到学校。他说:“有的同学会早到一些,我去的早一点,学生就能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而他9岁的儿子李响,从上幼儿园起就学会了独立。因为他的爱人在峄城工作,夫妻俩经常是七点前就要出门,而儿子幼儿园8点才上课,所以李修权总是先把儿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的小卖部或者小吃店,等到时间到了让他们帮忙把儿子送去上学。小朋友们经常问李响:“为什么你的爸爸妈妈不来送你?”每次听到这些,小李响总会一阵子不开心。

到了小学,小李响就脖子上挂着家门钥匙,每天自己步行去上学。李修权的邻居范万娜看不下去了,自己的儿子正好和小李响是同学,便主动担负起了接送李响的任务。“李老师真的是任劳任怨,甘为人梯,舍小家顾大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的学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他人很随和,和邻居们相处的都很好。他家住六楼,但他经常从家门口一直打扫楼道卫生到一楼。”她说,没想到李老师就这样走了。

渐渐地,大家发现了李修权的“异样”:曾经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的他不再出现在操场了;平时讲课情绪激昂的他,需要用两只手撑在讲台上,有时只能坐在板凳上在黑板上写字;总喊着胃疼,需要随时拿着暖水袋暖胃。班级里的魏楚涵同学有次偶然发现李老师偷偷躲在教室后面吃药,就关心地询问,李老师也只是笑笑说胃疼吃的止疼片。然而魏楚涵却惊讶地发现,老师一节课需要吃三次止疼片。妻子徐静更是担心地发现,李修权渐渐地不怎么能吃下去东西了,而且还经常伴有呕吐和流鼻血症状。大家都劝他请假到医院检查一下,而他每次总说:“再等等,现在马上就要中考了,这个时间我不能走,我走了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考试情绪。”

也许,那时的李修权已经猜测到了自己的情况,但是他放不下他的学生。在他心中有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2014年阴历五月初三,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作为儿子的他请假赶回老家奔丧,此时正值中考阶段。那年,班级的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李修权总认为是自己的突然离开影响了学生的考试发挥,他因此深深自责。所以这次,任凭别人怎么劝说,他都要坚持中考之后再去检查。

在后来整理遗物,翻开他给同学们写的信件批语时,经常能看到他写下的“你们可能是我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了”、“你们是我值得骄傲的关门弟子”等话语。也许,从那时起,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今年中考当天,李修权像正常人一样,早早地来到枣庄第三中学考场的门口,站在校门外顶着烈日迎接学生,目送他们进入考场。当天的气温很高,和他一起待考的刘建峰老师劝他到树荫下等待,他却说:“站在门口,虽然晒点,但是这里人少,我的学生可以一眼就看到我。看见我他们的心就踏实了,可以更稳定地发挥。”忍着病痛的折磨,李修权一直坚持着,实在体力不支,就索性直接坐在了门口的护栏石墩上,面带着微笑把最后一位学生送进考场。

中考结束后,李修权被家人送到枣庄市中医医院做检查。检查过后,医生出来对他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来的那么晚,你们准备转院吧。”妻子徐静再也抑制不住,失声痛哭。抱有一丝希望的徐静带着李修权来到上海住院检查,然而上海的主治医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希望。医生叹着气对徐静说:“住完这几天院,尽快回家保守治疗吧,时间不多了。不然,我怕你们就回不去了……”

7月10日,李修权去世的前12天,是中考成绩下来的日子。躺在病床上的李修权给同事打了个电话,委托同事们把自己学生的身份证号一个一个输入电脑,查询成绩,然后打印出来成绩单给他带到医院。吃不下去饭、忍着病痛的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他的学生。他经常和妻子说:这个学生发挥的不是很好,这个学生超常发挥了。直到他去世,那张成绩单还放在他病床的枕头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修权是平凡的,平凡到他只是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李修权又是伟大的,伟大到数百名群众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伟大到“修权精神”深深烙在了每个刻苦学习的学生心中,激励着每一位老师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继续前行。

愿天堂没有伤痛。李老师,您一路走好!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