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9月6日 星期

打造产城融合的“薛城范儿”
——薛城区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探秘

万照广

“这几年,薛城天天都在变!”说起身边的变化,9月2日一早,正在临山公园晨练的居民纷纷扳着手指头兴高采烈地说着:十多条环城公交线四通八达,一块钱能坐遍全城;森林公园、奚仲广场、锦阳河景观带相继建成,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中和嘉园、金水湾、湖景花园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大城市的“味道”越来越浓……

然而,采访中,笔者明显感觉到,让当地居民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薛城从传统一枝独大的“煤城”变成了全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屈指可数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此举标志着薛城已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的“凤凰涅槃”。

城市建设要有产业作支撑,才能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防止“孤岛化”。作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薛城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城镇化支撑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2007年,当薛城停批所有城建项目,投资4000万元,聘请澳大利亚BHI公司、苏州空间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等一流设计团队,利用一年时间对城市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产城融合”风暴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

东扩南移、产城一体,作为薛城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如今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也不再是薛城自己唱的“独角戏”。在过去的9年里,产城融合正式上升到全市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城市扩容、区域提质、产业融合……一系列实质性大动作,让薛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逐步成长为城市功能的纾解地、产业延伸的首选地、要素流通的洼地,全区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49亿元,明显高于全市的增长速度,薛城经济再次逆势起飞。

从瓶颈之困到果断破局,从一纸蓝图到现实巨变……沿着历史轨迹,回溯薛城城建从战略布局到落地建设的艰辛,蝶变之旅令人难以忘怀。围绕“城市扩容提质”主线和“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目标,该区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破题,累计完成征收619.7万平方米,征收改造面积占老城区面积的51%,建设回迁工程377.1万平方米,1.8万户居民从老旧住宅搬进了功能完善的宽敞新房。现在的薛城,建成区面积已由当年的13平方公里拓展到54.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7.8%提升至55.4%。近几年来,每年来此置业的,有超过1/3是济宁、江苏户籍,城南生态新区的中兴世纪城、万象城等项目七成以上客源来自周边区域,城区人口也由2007年的不足10万骤然增加到如今的30万以上……薛城悄然演绎着嬗变。

薛城区不仅是一座生活之城,更是产业之城。走进位于临山路的万达广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和人员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负责当地公司建设的副总告诉笔者:“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全国综合体投资与运营管理的先行者与领导者,万达集团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商机才来此投资置业的。”

一个“快”字凸显了项目的建设速度。据该区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枣庄万达广场项目规划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设计万达百货、万达儿童娱乐、万达体育体验、万达院线四大经营业态,引进国际国内500余家知名品牌入驻。总体工程现已封顶,预计2017年4月28日竣工运营,可同时带动1.2万人就业,将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新的动力。

枣庄万达的发展只是薛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薛城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城区,一个又一个像这样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强劲竞争力的产业群在改变着城市原有的产业形态。中部老城,完善了水电气暖路基础设施,丰富了燕山路、火车站商圈业态,金鼎国际广场、银座商城鲁南旗舰店等国内一流商家即将建成营业,原有的排档式的商业模式即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东部新城,京沪高铁枣庄站年周转旅客110万人次,中医药大学、枣庄学院分校选址工作悄然启动;城南新区,利用“金角银边”全力开发楼宇经济,珠江路生态商务区在建楼宇13座、入驻创业团队162家,成为引商聚商、拉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城北乐活新区,活力湾·欢乐世界、蟠龙河湿地公园奚公山文化旅游服务综合体在风生水起中收获惊喜;铁西新区,国家铁总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海通船运、韩国OCI、美国惠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将投资目光聚焦薛城,资本、项目、企业、人才纷至沓来……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联合驱动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薛城范儿”呼之欲出。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