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2月29日 星期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薛城区农村道路“户户通”工作纪实

万照广

“没修路之前,村里大街小巷出不去,进不来,一到下雨下雪天,路上又是水又是泥,又粘又滑,没法走。如今水泥路通到俺家门口,出门也不用愁啦!”24日,常庄镇上于村75岁的靳召玲老人看着门前崭新的水泥路,笑得合不拢嘴。

上于村地处常庄镇西部,是一个900余人的小山村,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2015年底,该村筹资100余万元,对村庄主路进行了硬化,并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农家书屋、健身园、文化广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上于村仅是薛城区农村道路“户户通”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薛城区将农村道路“户户通”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着力解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目前,累计投资6400余万元,建设农村道路322公里,41%的行政村把水泥路铺到每一户农民的家门口。其中,常庄镇45个自然村率先实现了“户户通”工程全覆盖。

农村道路“户户通”,资金投入是关键。为确保“户户通”工程顺利实施,该区在主动争取省、市配套资金的同时,建立了“区财政拨一点、镇街财政拿一点、村民筹一点”的“三个一”资金筹措机制,区级对“户户通”建设资金实行兜底,对沙沟、周营等财政困难镇,区财政承担工程总额的40%,对其他镇街区财政承担1/3,极大地减轻了镇街压力。在此基础上,发动村居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积极筹资筹劳用于村级道路建设。

“真是多亏了‘一事一议’的奖补资金,现在俺村家家通了水泥路,进进出出方便多了。”周营镇牛山村村民孙景桓谈及刚刚修好的水泥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牛山村是鲁南历史文化名村,广大群众一直有改善出行条件的强烈期盼,但苦于没有资金。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将牛山村“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采取财政奖补一点、村委会出一点、村民捐一点、本村籍在外知名人士拿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近50万元,解决了资金“瓶颈”。为明明白白向群众“晒账”,村里专门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及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议事委员会,并分别组成招标小组、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通过群众的自发管理,仅半个月,就将一条全长4000多米、宽3米的水泥路建成了一条群众满意的民生路。

家家通上了干净便捷的水泥路了,养护、管理同步跟进是薛城区“户户通”工程的鲜明特色。为巩固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成果,该区整合建立了11处基层交通站所,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定期不定期对重点农村道路进行巡查管护。围绕建立管护保洁长效机制,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市场化作业模式,聘请5家保洁公司对全区所有村庄道路进行常态化托管。同时,定期对“户户通”道路建设及管养情况精心检查验收,区财政根据审计结果及时拨付建设管养资金。

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该区坚持客运站点配套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科学合理布局运力,及时开通客运线路,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目前,全区100%的镇街、6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客车,今年计划再陆续开通8至10条城乡客运专线,凡是公路条件具备的村居都要开通客运。

路通百业兴。依托畅通的农村道路,该区组织交运、商务、邮政部门与物流企业合作,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建设,整合农村物流配送功能,形成覆盖区、镇、村、户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兄弟在家里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网购生活。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