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照广 甄再斌
“憨态可掬的泥娃娃雕塑、古色古香的石碾石磨、形态各异的泥塑墙画……看上一眼,就勾起了我心底浓浓的乡愁!”2月5日,回到常庄镇洛房村老家,在上海务工多年的张彬发出感叹。
洛房村是薛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注重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擦亮文化底色,守住“历史”筋骨肉,传承“记忆”精气神,提升了村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乡村文明逐渐深入村民心中,赢得百姓点赞。
为避免乡村建设“百村一面”,薛城区对全区的传统村落、传统建筑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巧妙融入“乡村记忆因子”,组织上海美院对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社区制定了规划,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文化,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实现了对乡土文明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目前,首批选取的50个乡村文明建设试点村已开始全面建设。试点完成后,将在全区300多个村居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巨山街道黑峪村是该区第一批试点村,这里保留着鲁南民居典型的传统院落布局:一个个保留完整的石碾石磨、一条条自然曲折的鹅卵石小道、一幅幅典型的打场垄耕墙画,构成了一段段无法抹去的“乡村记忆”。不仅是黑峪村,沙沟镇张庄以石榴山庄为元素的特色村容、陶庄镇奚村以奚仲造车为主题的特色村庄文化、常庄镇大辛庄以吕剧文化衍生为主打的样板村貌……
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是薛城区留住乡情记忆的一记“妙招”。
邹坞镇中陈郝村是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唤醒、延续乡村记忆,该村自发筹建了古瓷窑博物馆。青瓷、白瓷、黑瓷……在馆内走上一圈,能清晰了解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元民间陶瓷烧制技术的演化脉络及各个阶段的历史,100多件藏品更是当地民窑瓷器的真实写照。这家村集体所有的农民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近20000人次。
无独有偶。1月18日,陶庄镇东仓村村史陈列馆也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在这间展示面积80平方米的屋子里,有着200年历史的陈旧家具、手摇式留声机、锈迹斑斑的抗战大刀、锄头、犁、粮票、老照片、座钟、菜坛子、风箱……一件件老物件儿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这些延续了上千年农耕生活的老物件已经越来越少了,村史陈列馆摆放的物品都是村民自愿捐赠的,为的就是传承和保护俺村的历史文化,把祖祖辈辈劳动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人,让他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村支书李杰介绍道。
在城镇化这趟疾驰的列车上,为保证历史文化“不掉队”,薛城区着实费了一番大脑筋。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常庄镇上于、沙沟镇黎墟、周营镇牛山、巨山街道大吕巷等不少在城镇化进程中濒临消失的古村落也因发展旅游而保存下来。尽管旅游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保护程度有所差异,但这些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和载体因为旅游得以继续存在,乡村记忆也因为旅游而得以延续。乡村旅游留存了乡村记忆,也丰富了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