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A1: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1月12日 星期

一粒种子带来一片绿荫
——薛城工业转型精准发力侧记

万照广

近日,笔者在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采访,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浓烟、刺鼻的气味,而是干净的厂区、林立的高炉、纵横的管道、茂盛的绿化树,仿佛置身于一座有着现代科技园区气息的花园。

“咱们现在所处的地方过去是一片3平方公里的荒山坡。公司响应薛城区‘退城进园’号召,2012年投资10亿元引进建成了5.5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三年多的时间,成了全国一流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谈及园区的发展历程,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玉感慨万千。

经济学家把产业集群比喻成森林,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一旦入土,就有可能长出一片森林。以一个种子项目激活一条百亿元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正是薛城工业转型精准发力的一个样本。由此,注重大项目“孵化效应”,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工业转型升级新路,成了该区在经济下行压力新形势下实现“逆生长”的法宝。

新兴产业是薛城工业经济的未来。该区坚持将煤化工作为新兴产业龙头重点培植,先后引进美国SES、韩国OCI、日本JFE等世界500强企业,建设了薛城能源、埃新斯、奥瑟亚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煤焦化、煤气化两大产业集群。其中煤焦化产业集群,以5.5亿立方米/年制气工程为种子项目,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煤气综合利用、粗苯精制3条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煤气化产业集群,以埃新斯新气体项目为种子企业,采用美国气体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利用薛城能源的煤气及劣质煤,生产合成气体,为区域内化工企业提供工业用气……一粒粒孕育生机的“种子”种下,一片片工业森林在这里悄然成荫。

引进大项目好比选好“种子”,但要衍生出一条产业链,还得改良“土壤”、辛勤“耕耘”、精准“施肥”,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围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薛城区不断挺进改革“深水区”。针对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时限过长的问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晒在阳光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近30%。凡是未经公布保留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已经确定下放的全部下放,保留的全部纳入区行政审批中心或分中心办理,确保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有力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为破解企业“出生难”、“发展难”,该区以工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出台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30条”,每年为企业减负1.2亿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工商注册零收费,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企业还贷周转、市场营销专项资金,制定“先照后证”、“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等系列便民举措,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为促进企业落地发展“加速度”,该区将2015年定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年”,国土、住建、规划、公安、环保、卫计、文化等相关部门简化前置审批手续,并减免相关费用,同步开通“个转企”绿色通道,推动“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给种子企业平稳落地迅速发展注入了信心。

现在,薛城工业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日益凸现:已有近30家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在该区投资,大连万达集团、美国惠普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区域总部迁入,大工业项目带动下的薛城,正实现着更为精准的转型。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