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6日上午,市政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通报了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及有关情况,广泛征求了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建议。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朱国伟出席会议。
李峰在通报中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市上下千方百计抗下行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二五”的顺利收官。重点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着力推动工业提档升级,强力推进“265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高。着力抓好互联网产业发展,我市将成为省内继济南、青岛之后第三个宽带接入一级节点城市。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整建制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四清单一平台”行政权力运行体系基本建立。深化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破题,降低了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全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枣庄经验”。三是对内对外开放实现突破。务实开展定点精准招商,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百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建成运营。枣庄高新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结束了我市没有国家级园区的历史。全市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增幅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四是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整体推进“六城同创”,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水质改善考核、大气污染治理、秸秆禁烧、治超治限和节能减排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旅游厕所革命示范市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通过省级认定。扎实推进城区主要节点亮化工程,“枣庄夜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是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加快新城功能性项目建设,启动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快镇村污水、垃圾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气化枣庄”建设进展顺利。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枣庄机场、城际铁路、新台高速纳入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枣木高速东延、薛城至滕州BRT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续建配套工程竣工。六是民生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百件惠民实事得到较好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等社保标准均有新提高。其他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座谈会上,民革市委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玲,民盟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汤海涵,民建市委主委、副市长赵联冠,农工党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艾百灵,九三学社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付廷安,市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了与会人员的发言后,李峰表示,一直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动枣庄的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诚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政府工作,继续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凝聚好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把枣庄的事情办好,为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 (记者 孙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