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A4:时事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
■新华聚焦
“双11”,不止是网购狂欢


零点刚过1分12秒,成交额突破10亿元;去年达到百亿用了38分钟,而今年只用了不到13分钟……这些只是“双11”这一天阿里巴巴一个电商交易平台的实时数据。

“双11”不仅是网购狂欢,也不仅是零售业的节日,商家的兴奋、消费者的激情成就了这一被外媒称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购物节”。狂欢之下,也让人们从一个侧面思考“双11”这支温度计背后,中国内需潜力、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真实体温。

“买买买”背后的“互联网+”

最近,网民又造了一个新词,三个“买”叠在一起,读音同“穷”。

“就是因为穷,所以才要买买买啊,买得多省得多嘛。”一位消费者在网上留言评论道。因为穷而不买,和因为穷才买,这或许是两代人消费理念的根本不同。事实上,加入网购的人已不论钱多钱少了。

距离北京1300多公里外,浙江桐庐陇西村淘服务站,“操盘手”王明强也在挑灯夜战。平常他帮村民代购网上商品,今年农村淘宝首次参与“双11”,王明强雇了伙计帮他一起“抢”购,“实惠的先抢下来,推荐给乡亲们,村里的网购意识已经渐渐起来了。”

像王明强这样的服务站,过去一年在中国27个省份的6000多个村庄落地。早已在一、二线城市深度渗透的网购习惯,也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扎根。

被互联网加进来的不仅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决策缓慢的美国商业和制造业,也禁不住中国消费者的诱惑,开始加入他们还未完全看懂的中国网购平台。

对于中国有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欧洲各国感到无比惊讶。物流、支付、广告,这些都是让欧洲中小企业对电商望而却步的理由。而在中国,有超过2000个购物网站。

凡是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都被搬上了电商平台。相比往年紧盯价格战,今年“双11”不少商家转向主打特色商品、全球优选,满足转型中的消费需求。

习惯了每年“双11”零点守在电脑前抢“五折优惠”的北京市民章霖,早早挑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美国梅西百货的床上用品四件套,泰国的硅胶枕,麦德龙的鲜牛奶,“听说有些货已经从海外运到了国内保税仓,等在‘双11’确认付款,几天就可以送货上门,我想尝尝鲜。”

新华社记者

相比前些年弥漫在“双11”的火药味,传统零售业已然主动拥抱“互联网+”。银泰商业集团与王府井集团、五星电器等17家企业联合在“双11”期间设立“中国购物节”。苏宁、银泰、北汽、首旅集团等千余商家联动全国超330个城市的18万家商场、门店,共同参与了今年的“双11”。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成了线上线下的连接器,餐饮业、健身房、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甚至云计算服务也都加入“双11”战局,争享消费盛宴。“双11”已远不止是一天的网购狂欢,其背后是互联网加出来的消费动力和创业创新。

“互联网+”如何持续发力?

从年初的全民抢购“日本马桶盖”到“双11”海淘热,中国的内需正在升级,但国内的品牌打造、制造设计水平并未跟上。

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新常态下企业要把过去扩张性的高速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变了,简单说就是告别了短缺,进入以质量、品质为核心的需求时代。”宗庆后说。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互联网+”之所以席卷全球,核心在于便捷地满足了人们升级的消费需求,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出现问题,关键在于原有产能、技术、供给无法跟上人们日渐升级的需求。

“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制造业也应该拥抱互联网,大力推进信息化。”徐冠巨认为,“制造业+互联网的关键是深度融合,不是贴标签”。

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试水O2O并非易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表示,一些百货零售实体转型试水O2O不尽如人意,主要还是由于内功修炼不够,商务部将继续积极支持、引导其创新和转型发展。

“双创”已经席卷全国,在城市,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各行各业结合,释放出巨大的创业创新活力。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线上平台,和以邮政为代表的线下传统企业,正在通过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业内人士提出,要能持续激发农村的内需潜力,除了“工业品下乡”,还需拉动“农产品返城”,让年轻人返乡创业留得住。

“互联网+”是新业态,新业态的发展更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认为,从技术改变基础设施到商业模式最后到商业精神,是“互联网+”的核心逻辑。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