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爱民 通讯员 唐仁福
近日,记者走进山亭区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展销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近百种名优土特农产品。“山亭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造山亭农产品特色品牌,市供销社和山亭区供销社以贵诚集团为依托,建设了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不仅有实体店经营,还在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户均增收600元。”山东贵诚集团山亭店总经理、集散中心负责人宋照前告诉记者。
山亭区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只是我市供销社系统创建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和整合涉农资源为重点,积极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改革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山亭区枣店香大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店子供销社副主任孙印国告诉记者:“合作社2009年3月成立,现已发展成集生产作业、枣苗培育、农技服务、农资直供、红枣加工销售、信用互助、党建带社建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有入社社员260户,带动农户1200户,每户年均增收800元。去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已流转枣园2160亩,年加工各类果品3600余吨,托管枣园10160亩。2014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260万元,利润81万元,剪子山村和龙虎村各增加集体收入8.1万元。” 近几年,市供销社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加大领办和服务农民合作社力度,通过产权联接、牵头领办、业务连接、项目扶持、服务带动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功能的农民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共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342家,其中全国示范社2家,省级和市级示范社27家。
为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依托基层供销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全市共成立了41个镇级和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其中,山亭区桑村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全省第一家镇级联合社。以县级供销社为依托,组建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加快推进县域农民合作社整合发展。去年12月,滕州市、山亭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分别挂牌成立。
同时,深化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建党支部、共建经营项目、共建合作社、共建服务队,构筑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信用互助社“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农业农村发展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村达到335个,共建项目458个,帮助村集体实现收入745万元。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
走进滕州市供销社(大坞)为农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综合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农村产权交易、大田作物托管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信用互助合作、新型农民培训等窗口一应俱全,可为农民提供规模化、现代化和全程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周广建告诉记者:“服务中心投资500多万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建筑面积达3610平方米,设置有综合服务大厅、农资服务大厅、农机库房、粮食烘干塔及粮仓等四个功能区。可为农民及种粮大户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资配送、机耕机播、粮食烘干、粮食代收代储等服务,是我市第一个全功能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据了解,为农服务中心可覆盖大坞、滨湖、姜屯等镇近20万农民的生产需要,可辐射到邹城、微山等县市,服务耕地面积可达10万亩以上。目前,全市建成或在建为农服务中心22处,成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
为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土地无人耕种管理的现状,市供销社响亮地喊出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口号,全面开展大田托管服务。依托专业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耕、种、收、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服务。目前,已累计投资976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117台套,今年托管服务面积达47.6万亩,其中全托管面积12.7万亩,可为农民亩均节支80多元。
推进流通现代化
为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市供销社围绕中心城区、区(市)驻地、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面”,加快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设,扩大贵诚超市、贵恒农产品、丰谷农资、山亭富源、台儿庄家乐佳等企业影响力。目前,全市供销社已拥有各类直营、加盟店3000余家,日用品连锁化实现了全覆盖,农资经营覆盖率70%。
创新流通方式,发展城市综合体、乡镇综合体、邻里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便利店。启动了税郭、涧头、东郭、级索、大坞等10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贵诚集团与山亭区合作,建设了山亭区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七珍坊网络旗舰店在淘宝网、京东商城同步上线运营。开设微信商城,推进“实体网络+电子商务”全渠道发展。
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市政府“百件惠民实事”。今年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处,近年共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03处。为农民提供日用品、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等多样化服务。
规范农村信用合作,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在滕州市级索供销社级翔果菜专业合作社,正在办理贷款的村民奚道民告诉记者:“我有20亩地,主要种植土豆、蔬菜,效益比较好,年收入10余万元,今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再流转30亩土地,这不,来合作社贷款,手续简单,可方便了。”级索供销社主任、级翔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全才介绍:“2008年5月,合作社在内部设立了资金互助部,按照‘对内不对外、吸股不吸储、分红不付息’的原则开展内部互助业务。今年,按照新出台的《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对社员资格、社员出资额、原借出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截至目前,出资社员达46户,互助资金总额160万元,已办理信用互助业务3笔、9万元,没出现一例风险。”
为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市供销依托联合社或担保公司打造融资,采取两头堵死、封闭运行的模式,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营服务新体系发展。今年共向427家社员、种养殖农户提供互助资金、贷款担保2217万元,支持了32个重点项目,增加销售6700万元,合作社和农民净增收517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在25家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了融资服务,信用互助余额4100多万元。全市供销社已累计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养殖农户提供贷款担保4257笔,担保金额达2.1亿元。切实解决了社员融资难题,拓宽了融资服务渠道,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