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照广
陶庄镇小武学村褚福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可由于父母均在家务农,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全家的经济十分拮据,高昂的学费愁坏了一家人。他试着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后,很快得到了3000元的助学金。
这只是薛城区关注民生工作的一个范例。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薛城区用于保障民生的支出为8.8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7.1%,实现了连续9年财政占比逾七成,且增幅远远高出当地经济增长速度,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是薛城区民生工作的鲜明特色。“以前政府干工作大多数是想当然,哪会顾及百姓的感受。现在不一样了,群众答不答应、愿不愿意才是最重要的!”说起民生话题,52岁的沙沟村袁西军老人啧啧称赞。
入学难、就医难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该区全面启动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逐步化解。同时,在全市率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据该区财政部门介绍,上半年,共发放各类补助、救助金1896万元,为患者补贴医药费和设备检查费2000余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年度报销最高额提高到45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240元,区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已经具备使用条件。
“以前村里环境很差,垃圾四处乱扔,一到热天,味道特别难闻,大人小孩都羡慕城里的环境!”面对新硬化的笔直洁净的水泥路面,两侧绿树成荫。回忆起以前,常庄镇下于村村民于保满感慨地说。
为顺应群众改善生产居住环境的需求,薛城区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列为民心工程,该区281个自然村(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并实现了常态管理向市场运作、专业保洁转变。启动了农村道路网化工程,重点开展了陶庄、常庄2镇16个村的集中连片治理工程,配套了路灯、绿化等设施,新修建镇村道路141.5公里,净化、绿化、美化成为农村新风貌的代名词。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社会调查中,位于全省132个县第40位。
该区还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新增绿化面积2804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成立了3个基层环保中队、设置10个工作组,投资800余万元购置了除霾车、道路洗扫车、护栏清洗车、洒水车、吸污车等机械车辆17辆,全面加强工业点源、生活面源、建筑及道路扬尘的综合治理,辖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该区还注重精神文明的提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齐头并进。依托村居(社区)服务平台,举办了第二届邻里文化节、全民运动会系列活动,新建、提升农村文化小广场40处,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数据是枯燥的,但却是最好的佐证:该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2006年以来连续涨了12次,2014年干部月均4726元、教师4820元;城市供热从无到有,3年时间完成了枣庄老城区20多年的工作量,供热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高层建筑2006年只有8栋,目前总量达576栋;全面实施了临城、常庄8个老旧小区改造……
为了让老百姓的心声有人听、烦恼有人解,薛城区从转变机关作风入手,开展了干群“结亲交友”活动,让干部接通地气长才气,百姓平心顺气无怨气。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带头结亲,每人联系不少于10户,镇街2/3机关干部下基层联户帮包,让群众的事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目前,全区近千名干部活跃在乡村一线、140家中小微企业生产车间,全区13万户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