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杜永光
我国首部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3年10月1日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市旅游业在《旅游法》的规范下步入全面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轨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旅游法》实施以来,我市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成效显著
一是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目前,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41家、旅行社78家、星级酒店23家;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8万人次,增长10.2%;旅游综合收入127.4亿元,增长14.1%。旅游业在我市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就业富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旅游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采取疏堵结合、防治并举等措施,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力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强化学习宣传。举办研讨会、培训班60余次,组织质监执法一线人员、涉旅企业负责人、骨干导游培训2000余人次。充分利用旅游黄金周、中国旅游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区(市)开展形式各样的宣传活动,累计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免费发放《旅游法》单行本3000余册,向市民发放宣传彩页40000余份。加强专项治理。旅游及工商、交通、国土、价格等相关部门,依法对旅游市场反映突出的“零负团费”、强迫消费、虚假广告、违规“一日游”、旅游违法用地等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对涉嫌无证经营旅行社业务的网络经营者、低于成本报价的旅行社进行约谈,遏制旅游违法违规现象。
三是旅游行政执法重拳频出。《旅游法》实施以来,各级旅游部门共出动检查人次3100余人次,检查旅行社689家次、A级景区299家次、星级酒店116家次,检查导游约1600余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6份。重拳之下,乱象遁形,使旅行社未签合同、聘用无证导游等违法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旅游维权工作成效斐然。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完善全天候旅游投诉机制,畅通旅游投诉处理渠道,全力维护旅游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旅游法》实施以来,受理旅游投诉116件,已办结116件,办结案件游客满意率达100%。
二、充分认识《旅游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旅游法》的颁布,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实现旅游业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的基石,是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保证。《旅游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阶段。
学习《旅游法》,要深刻领会立法本意和内容实质,全面把握主要制度和基本要求,深刻认识贯彻实施《旅游法》对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要通过学习《旅游法》,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理念,进一步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坚定攻坚克难和实现持续发展的信心,努力开创旅游法制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依法治旅的理念全面确立,旅游市场规则基本健全,旅游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旅游管理职责明确清晰”的目标。
三、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升级
贯彻落实《旅游法》,要突出“真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要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板报等媒介向广大旅游者和旅游消费者宣传,提高大众的知晓率,让老百姓了解旅游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知法、用法、守法,为《旅游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执法环境。
贯彻落实《旅游法》,要突出“真学习”,做到入心入脑。要通过会议贯彻、培训交流、知识竞赛、学习比武等形式,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实际学,提高熟练掌握法律的能力。要抓好旅游管理机关和旅游监督管理者的学习培训,真正理解法律精髓,切实依照法律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要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学习培训,真正掌握法律条文,切实维护市场秩序;要抓好导游和其他旅游从业者的学习培训,真正熟悉法律规定,不断提升守法意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贯彻落实《旅游法》,要突出“真运用”,做到守法用法。要依据《旅游法》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要依据《旅游法》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发挥各个职能部门作用,统筹协调整个行业的健康运行;要依据《旅游法》依法明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和相关义务,最大限度保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要依据《旅游法》规范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经营活动,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依据《旅游法》监督检查各类旅游经营行为,解决矛盾纠纷,查处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贯彻落实《旅游法》,要突出“真促进”,做到借势发展。《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是促进旅游工作开展的良好机遇,要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助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提升旅游品质,全力推进精品景区建设。高标准实施台儿庄古城重建,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依托枣庄的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绿色品牌的打造,加快微山湖古镇、冠世榴园、抱犊崮、翼云石头部落等精品景区建设,让游客在品味运河文化的同时,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二是围绕全域化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环城森林公园建设,按照“一园三镇五点”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环城市游憩带和旅游小镇、特色村。科学布局旅游驿站、农家乐等要素,打造“慢游枣庄”旅游新概念。三是围绕塑造特色品牌,加强旅游宣传营销。集中推介枣庄旅游品牌,形成强势吸引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协同营销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继续办好年博会、红荷节、榴花节等节会活动,有力扩大枣庄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