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琦 王潇涵
为了心爱的玩具礼品加工,他把住房当厂房创业,为突破厂房制约瓶颈他连搬三次厂房,如今他的玩具礼品加工厂拥有员工70多名……在台儿庄区泥沟镇兰城村的贵磊玩具礼品加工厂,主人王贵磊在百忙之中讲述了他从事创业的酸甜苦辣。
王贵磊是标准的“80后”。1996年夏从兰城中学毕业后考入山东银行学校财务会计专业。三年后,学有所成的他先到一家银行实习,后被分配到当地一家农机公司上班。在公司里,他任劳任怨,诚恳耐劳,决心在单位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两年后这家农机公司倒闭,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2004年秋天,王贵磊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台儿庄区驻地一家私营玩具加工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说是财务管理,他不仅要干会计,又要组织生产,还要外出接订单……在这家工厂,他忙的不亦乐乎,但收获颇丰。在组织生产时,他根据订单要求,精心选购材料,组织工人加工,再到验货出货。刚进工厂的他虽无经验,可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深受老板和同事的好评。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他熟悉了玩具的加工流程,也深深爱上了玩具加工这个行业。
“长久给别人打工不行,自己得给自己找点事干。凭自己的能力,我可以建一个更好的玩具加工厂!”王贵磊在这家玩具加工厂工作三年后,带着自信回到家里开始了创业。
他利用自家的四间瓦房,租用16台缝纫机开始了玩具礼品加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把另一处三间平房也用作了玩具加工,可是厂房还是紧张,再加上村庄道路不方便,人员不好招等原因,他决定把加工厂搬到兰城街道上。
在兰城街道,他租用了一处上下三层的民宅。三年后,随着订单的增多和加工规模的扩大,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他和一家蚕茧站达成用房协议,把加工机械搬进了这家停产的蚕茧站车间。在这里又是干了三年多,厂房还是满足不了订单加工需求。通过考察,他出资40多万元把一所废弃的学校院落买下,经过整修后改造成了现在的玩具礼品加工厂。
工厂里,缝纫机、电烫机、充棉机等机械配套齐全,这些设备投资达30余万元。
“我全部是订单式加工,主要从青岛接外贸订单,到扬州、常熟等地选料,做成样板后发给客户确认,最后再组织员工加工……”王贵磊毫无保留地说起了自己的玩具加工流程。
“玩具加工质量最为关键,无论是超市订单还是娱乐场订单,我都一律按照质量要求最高的超市订单组织生产,严把质量才能有市场……”
“为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按照千元标准设立5%、10%、25%的比例奖金,还发放奖励物品,工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平均一个月的工资都2000多元……”王贵磊有感而发道出了创业的心得。
“再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建一个更大的玩具礼品加工厂,让更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门口就业。”王贵磊谋划着自己的新蓝图,打算在玩具礼品加工行业再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