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贤
近日,在枣矿集团柴里煤矿机电修理厂,六名女工正在修复从井下回收上来的深井泵,两天后,这批“废品”将重回采掘一线。这样的修旧利废使柴里煤矿基本无废品,而进一步的节约挖潜和细节精算,使这个50多年的老矿扭亏为盈,重获新生。
2014年,该矿在商品煤综合价格比2013年下降142元的情况下,偿还了历史欠账1500万元,并实现减亏3827万元。今年1——4月份,商品煤综合价格比去年同期又下降135元,但依然实现利润413万元,减亏增盈1208万元。
治亏先降本
面对和其他老矿一样的人员多、机构多、职能重叠现象,自2012年起,柴里煤矿果断推行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创新,对全矿各单位劳动用工实施定员定额管理,对矿机关及附属科室进行优化调整、合并职能。共整合职能相近的单位34家,减少行政单位21个,减少管理干部106人,精简机关及后勤服务人员881人充实到生产创效岗位,安置和分流提前内退的98人,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矿上本没有废旧物资,要将用错、放错了的‘废品’重新安置,转化为其他的使用价值。”矿长徐永和这样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废旧物资。
该矿建立了修旧利废管理档案,通过仪器、仪表检测把好废旧关,对能够修复的重新修复再利用,对无法修复再利用的设备,进行重新拆解再利用。三年来,该矿累计实现废旧物资复用价值5000余万元,调剂利用了价值1500余万元的闲置积压物资。
同时,该矿建立了降本增效工作管理机制。成立了阳光招标大厅,引进新的供应商比价竞争,对采购全过程监控,已累计为上千种矿用物资和维修项目进行了市场定价,年节约采购资金1500余万元;实行“避峰填谷”分时用电管理,使用“峰段不生产,平段少生产,谷段全运行”的生产办法,每年节省电费近200万元;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非生产性支出控制目标,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扭亏要挖潜
柴里煤矿现有煤炭资源近70%被村庄压覆,村庄不搬迁,就无煤可采。于是,该矿采取“先搬再拆后建”的搬迁模式,使滕州市西岗镇五个村同步搬迁,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小屯村832亩老村址建筑物的腾空拆除,解放煤炭资源1680万吨;用时两天半完成了小杨村老村址拆除,解放煤炭资源500余万吨,今年底,西岗镇境内剩余3个老村拆除后,又可解放煤炭资源900余万吨。
“从今年起,柴里煤矿将迎来十五年的稳产高效的稳定发展期。”具有丰富老矿脱困经验的徐永和谈起这些长舒了一口气。
该矿还坚持采净采细,加大技术创新创效力度,成立技术研究工作室,推行技术论证会制度,对每项工程至少拿出3套设计方案,集中论证优中选优。近三年来,累计多回收煤炭160余万吨,解放老火区资源400余万吨,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效,为企业持续发展攒足了后劲。
每个细节都要创效
笔者在该矿机电修理厂看到一个进线嘴,上面标明了三个数字:市场价格65元,发放价格13元,节约52元。这么一个小小的进线嘴卖废品最多3分钱,通过修旧复用,一下就创效50多元。
“就像这些开关设备,别的单位当废品卖,而我们将电器部分拆解后,开关引线、喇叭嘴、真空管等配件都可以再利用。外壳根据外形,可切割成锚杆盘、锚索盘,废品创效从一两分钱一下翻了四五百倍。”该矿副矿长赵恒国介绍。
如果废品回收复用是小打小闹的细节,那么扩大原煤入洗,这一精煤战略则是大细节。该矿在鲁南矿区首家实施了选煤厂240万吨重介扩容技改和120万吨外来煤卸车系统,改造后年入洗能力由原来的200万吨增加到300万吨以上,精煤效益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