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孙海锋
4月1日,全市生态枣庄建设暨大气污染防治会议传来喜讯:
山亭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枣庄市生态区(市)”及“全市重点流域治污工作先进集体”两个荣誉称号,并获奖金1000万元。这是该区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经济林之乡”、“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之后,获得的又一张绿色“名片”,这是对山亭优美生态环境的最大褒奖,更是对该区走生态文明之路的充分认可。
多年以来,山亭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守住绿水青山,挣来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环境生态、产业生态、生活方式生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高地。
筑牢绿色屏障,让生态文明渗透城市生活
今年3月初,山城街道、徐庄镇、凫城镇和水泉镇4个镇街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镇街,至此山亭区成为全市首个实现市级生态文明镇街全覆盖的区(市)。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中,该区以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先后硬化村内道路1461公里,栽植绿化苗木280万株;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累计投资2.1亿元,配备保洁员1550人,垃圾桶(箱)2.3万个,10处镇街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细胞,为让企业参与其中,该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力求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去年以来,先后有7个项目被列入2014年省技术创新项目;莺歌5000吨芝麻酱项目被列入省提质增效项目;山东亿兆能源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18所中小学校建设了太阳能集热系统,获省财政补贴资金555万元。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山亭区巧借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节日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感召力强的生态保护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小区”、“绿色企业”活动,在公共场所投放分类式垃圾桶、太阳能路灯、天然气公交车等生活设施,3月份在城区首批设置11个站点投放300辆公共自行车,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新鲜空气,2013年该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时间达225天;2014年PM2.5平均值为76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市低18微克、比全省低6微克。
把牢项目准入关,擦亮生态山亭名片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做好城市生态长远规划。基于此,该区紧紧抓住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的机遇,着力完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功能区等布局规划,逐步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合理结构。
环境准入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第一道关口。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既要“赶超”,又要“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山亭区坚持生态优先、固守生态红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区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围绕绿色产业挑商选资。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调整政策;有重污染的化工项目,坚决不上。近三年来,该区先后否决了50余个化工、造纸、炼铁等高污染、高耗能大项目。为整治违法排污和生态破坏行为,该区响亮提出“美丽山亭拒绝污染”的口号,对全区51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先后清理土小企业189家,关闭露天矿山36处,COD、氨氮、二氧化硫3项指标提前完成“十二五”任务。(下转A2版)
(上接A1版)绿色家园招引“绿色项目”。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好项目,该区专门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促进绿色项目的早开工、快建设和早投产。近年来,立足“风光”资源优势,该区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减排的重大举措来抓,以开展“新能源产业突破年”为抓手,先后吸引了中广核、亿兆能源、阳光电源等大型新能源企业入驻。目前,已建成、在建和签约引进项目10余个,建成项目两个,实现并网发电50MW;在建项目两个,其中总投资32亿元的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单体规模居全省第一位。
让生态“释放”红利,实现绿色发展
美丽山亭,美在山水,优势在生态,特色在林果。为实现生态建设与群众致富的双赢,该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直接受益。目前,全区已建成火樱桃、长红枣、板栗、花椒等十大特色优质林果基地46万亩,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6万亩,国家级绿色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万亩,形成“一镇一业”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区出台了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区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规划建设了1处省级、4处市级、9处区级农业标准化建设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食品产业园,积极招引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入驻。目前,山亭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家,关联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0亿元。
“现在外边到俺这玩的人越来越多,都是来看山看水的。”徐庄镇湖沟村54岁的徐玉国告诉笔者,他将家里的楼房装修成3个标间,每间每晚60元,每到节假日,房间都能住满,靠着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该区抓住被列为“山东省长寿之乡”、“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大打生态牌,发展乡村游。城头月亮湾湿地、翼云石头部落景区一期开放运营,分别通过4A、3A级景区验收,全区4A、3A级景区分别达到4处,创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处、省级旅游强镇7个、旅游特色村20个、“好客山东”最美乡镇(村)7个。目前,全区农家乐已发展至288家,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乡村游已成为山亭生态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新亮点。
绿色,是新常态下最浓重的一抹颜色,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更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必将为美丽山亭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