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累果 通讯员 徐明富 周传阔
2014年5月,市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开展了“听民情、聚民意,我为发展献良计”活动,通过畅通民意渠道,激励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共收集民情民意信息82条,为群众办成了东湖水污染治理、居民小区绿化、道路交通安全、下水道清淤等十多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民情恳谈会解决大问题
民情民意信息员工作在基层,最了解民情民意。自活动开展以来,民情民意信息员经常组织辖区群众召开民情恳谈会,和群众拉家常、谈心事、交感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市中区旅游大道安崖路通车以来,带动了沿线村镇经济发展,方便了群众。但该路沿途村庄稠密,过往车辆特别是货车、大卡车较多,因超速超载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作为民情民意信息员的税郭镇安城中学教师刘亚萍了解这一情况后,在民情恳谈会上提出意见,希望有关部门能在该路沿途的村庄路口设立限速、减速标识牌或道路减速带,并加大对超速超载车辆的检查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中区人大常委会将这条信息转达给区政府后,区政府及交警、交通部门高度重视,很快设立了限速、减速标识牌和减速带,并加大了对超速超载车辆的检查。目前,该路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沿途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民情信箱”连万家
为充分发挥民情信息员的作用,市中区人大常委会在区直各单位、乡镇(街道)和社区设立了“民情信箱”,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情况,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民情信息员将民情信息整理汇集,通过区人大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督促落实,使“民情信箱”真正成为“民情直通车”。
我市行政中心西迁以后,老城区一些基础设施多年失修,道路坑洼不平,部分公共场所设施屡遭破坏、缺失严重。像光明路立交桥,一到雨季桥下容易积水,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光明广场,每到夜晚很多商贩在此周边摆摊设点,造成垃圾堆积,影响了环境整洁;东湖公园有段时间部分水域变色、有异味等。。。。。。这一件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群众都通过“民情信箱”进行反映。这些问题经区人大汇总后,转达给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使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集聚发展正能量
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在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全区改革发展、经济建设的大局。信息员收集了很多有关城市转型、市南工业区建设、环境保护、园林城市创建等重大事项方面的信息,集聚了发展的正能量,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了保证代表收集的信息建议得到真正落实,市中区人大常委会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区督查中心对民情民意信息建议进行任务分解,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答复时限、办理时限,逐一进行整改落实,区政府要向提出民情民意信息建议的人大代表进行答复,区人大有关委室、区督查中心对民情民意信息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在全区予以通报。
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发展区域经济的热情。现在在市中区,人大代表亲近选民,民意渠道便捷畅通,干群关系更融洽,通过活动得到实惠的群众纷纷说:“人大代表说话还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