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而在滕州市界河镇北沙河村,有一座全国第一家村级抗日史实纪念馆,同样用铁证叙说着战时的不幸,当年侵华日军在“北沙河惨案”中犯下的罪行依旧历历在目。
馆中有一位义务解说员叫侯贺庆,今年73岁,家中自他而起祖孙3代从军。问及他为什么要从事义务解说,侯贺庆对记者说:“我退休后来这里,可以发挥余热,也可以支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台儿庄保卫战的第一枪就是在界河镇打响的。1938年3月15日,侵华日军兽性大发,八十三条无辜生命仅仅在一个上午便惨遭屠戮,究其原因,是因当日日军矶谷师团赖谷支队由北向南由官道进犯滕县,行至界河镇北沙河村时突然受阻,当地村民扒毁道路,张贴抗日标语以保卫滕县,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赢得宝贵的时间。”侯贺庆对参观者讲解道,“日军抓不到合适的青壮年修路,恼羞成怒下,对北沙河村民举起了屠刀。”
在侯贺庆的口述中,在展馆中的墙壁上,都清晰地描述着当时村民惨遭杀害的情景。“每一名死者都有一段故事。村民没有文化,但是却知道汉奸遗臭万年,常宝平和罗士斌被枪口逼迫去修路,两人虽无法反抗,但所携工具简陋随意,日军知道他们在糊弄自己,便开枪将两人打死在路边。”侯贺庆对记者说,“辛宪朴和陈正斌为救村民,预先烧好高粱红米茶,盛进瓦罐去迎接日军,不想却被日军怀疑茶中有毒而被当场杀害。”随后,日军便冲入村中开始屠杀。躲进酒窖的被逼出来杀了,转身逃跑的被开枪打死,尤其老人妇女与儿童,更是日军残杀最多的对象,各种惨状不堪入目。据统计,全村遭杀绝十一户,死二十五人,剩一口人的四户,死二十人,第二日日军回村烧毁房屋二百四十余间,抢掠牲畜粮财不计其数。
此案之惨烈,世所罕见,侵略者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惨案的幸存者们无不唾弃战犯的罪行。为使后人不忘这段历史、不于安逸中褪去警惕之心,北沙河村民多次联名上书镇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亦顺应民意筹措捐助资金,在2005年建成了这座纪念馆。期间,更得到了各级领导及文化界专家学者大力支持,济南军区滕州籍首长协调捐赠了一批退役武器用以展览。“这架歼6飞机只要装上发动机就能使用,这辆苏联赠送来的坦克曾经打过德国人,也在中国东北消灭过日本关东军。”侯贺庆说。如今,这些武器静静地陈列在馆内院落中,时刻提醒着人们守护和平的使命。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北沙河惨案作为旧时代中国人民惨痛经历的一个缩影,亦成为了新时代国民引以为戒的警钟。2010年上映的《血染北沙河》、2011年播出的《血战到底》、2012年播出的《正者无敌》,这些影视剧的剧组都先后来到纪念馆,聆听了侯贺庆讲述的这段记忆。“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我激动,更感动,”此次前来参观纪念馆的滕州志愿者刘敏说,“勿忘被侵略的历史,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记者 侯志龙 特约记者 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