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虎
近些年来,各地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枣庄二十九中校长王再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情况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感触,几年来,他一直在帮助这些孩子解决教育难题,并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枣庄二十九中是一所有点“特殊”的城区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具有薛城区驻地户籍的走读生。2009年就任校长后,王再超决定从当年9月开始招收住校生,这是枣庄二十九中建校30多年来第一届住校生,6个班300多人。这些住校生,20%以上为留守儿童,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学校通过校委会形成决议,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一是不收住宿费,二是配备生活指导教师,三是学生就餐只收取低廉的成本费,四是想办法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2010年,国家启动了贫困生助学补助金政策。2011年秋季,该校申领了4.85万元补助金,资助了97名住校生,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接连三年,该校共申请国家贫困生补助金40.32万元,全额资助学生。这些贫困的留守学生,每学期都可以领到625元(全年1250元)补助金,基本上满足他们在校的生活需求。
2013年,枣庄二十九中迁入新校办学。新校没有设计建造学生宿舍楼,王再超想尽千方百计,说服教育局领导将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公楼划归学校,改造为学生宿舍。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假期前,3300名在校生中纯留守儿童561名。今年又招收了托前、徐沃、薛庄等周围10多个村庄的留守儿童入学、入托,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九年级6班有个留守儿童叫王琦,曾经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力成员,参加过省中学生舞蹈大赛,获得过冠军。去年,他突患白血病,王再超发动全校师生进行募捐。共募集爱心善款4.4万元,分两次交到王琦妈妈手中。
从2009年起,王再超还每学年资助8名留守儿童,每人200元,以帮助他们完成初中学业。5年来,共资助了40名留守儿童。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他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
针对留守儿童叛逆、孤僻、任性、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及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等行为习惯,王再超还组织老师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有针对性地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他还推行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着手,把教师“缩小”,把学生“放大”,“我的课堂我做主”,倡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些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得到矫正,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为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品质,王再超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弟子规》为读本,教导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友爱兄弟姐妹,帮助学生培育正气,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责任意识。为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他还请来书法家,建立市书法家协会“书法活动基地”,每学期开展一讲(一场讲座)、一评(现场点评)、一示范(书写示范)活动。同时,还开办了硬笔书法、篮球、田径、舞蹈、声乐、太极拳、跆拳道等30多个训练队和兴趣小组,让这些孩子们“唱起来、笑起来、跳起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