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4年7月7日 星期

山水 宜居 文化 尚德
——山亭擦亮四张创城名片

孙海锋

如今的山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火如荼。该区牢固树立“创城为民惠民”理念,擦亮四张城市名片,倾力打造“君子之邦·文明山亭”创城品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道德风尚蔚然成风。

行走在山亭境内,迎接你的是清新空气,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宽阔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文明和生机。

做精做靓城市文章 打造“山水之城”

在山亭城区东部的紫云湖畔,宽阔的水面、碧绿的垂柳、葱郁的湖心小岛与不远处的市民文化中心、翼云阁构成一幅美丽画卷。“以前这里遍地石头荒草,经过这几年的治理,现在的紫云湖公园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地方。”居住在锦绣花园小区的陈祥军老先生高兴地说。

三年来,山亭区开展了“城市建设年”、“城建提升年”、“城市管理年”活动,大力实施道路畅通、碧水绕城、设施提升、园林绿化、住房保障、环境整治、建筑改造、城镇建设八大工程,实施城建项目150余个,城市框架扩大到36平方公里。结合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工作,今年实施了位于山亭文化休闲广场的城市绿化提升工程,投资苗木2340万元,栽植云杉、水杉、法桐等乔木树种和花灌木,完成绿化180亩,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4.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3%,“西工、中商、东文”的功能分区更加明显,城市处处是景点。

实施利民惠民工程 打造“宜居之城”

过去横七竖八的违章搭建换成了整齐划一的门头广告,曾经满是“牛皮癣”的墙壁绘成了文明礼仪文化墙。今年以来,山亭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创城为民惠民理念,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提升。全区268个村居已建成农民健身广场240余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6月23日,该区投资500余万元购进13辆公交车,开通城区2路公交、店子专线、七里河专线3条公交线路,方便了百姓出行,以区驻地为中心的“半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

该区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明确了“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脏乱差”整治力度。去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7%,“蓝天白云、群星闪烁”的优良天数全年达225天,位居全市第一,城市更加宜居优美。

做实做活文化事业 打造“文化之城”

不久前,在城头镇月亮湾湿地景区生态博物馆前,山亭区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比赛现场,彩旗飘扬,锣鼓震天,热情洋溢的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啦啦队激情呐喊,高潮迭起。

这是山亭“四四五”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镜头。

山亭区历史文化悠久,该区依托小邾国故城遗址公园、八路军115师抱犊崮抗战纪念馆等载体,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实施“四四五”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化旅游节、群众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投资1.5亿元的山亭市民中心图书馆、党史馆、文化馆、博物馆已全部启用并免费对外开放。投资1.2亿元的山亭文化休闲广场,投资1500万元的山亭区体育馆都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投资20多万元,对2处镇街综合文化站、20处文化大院、30处农家书屋进行了优化提升,配备图书资料、音响设备。全区共建成农家书屋268处,273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文化大院和公共电子阅览室,覆盖率100%,城市文化内涵日益丰富。(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实施“四德”工程

打造“尚德之城”

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山亭区将2013年和2014年作为“道德建设推进年”,深入实施“四德”工程,重点实施了评选一千名道德模范、设立一千个四德榜、举办一千场道德讲堂、举办一千场道德文艺演出、放映一千场优秀电影、帮扶一千个困难户的“六个一千”和“尚德山亭·善小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善成大德。

3月底,该区所有的行政村居,90%的机关、学校、自然村都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共评选表彰了2300余名道德模范,形成了“学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良好社会新风。全区志愿服务队伍达到1.6万余人,1457名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建立了帮扶对子。“行风热线”、“干部联户包案、干群连心互促”、志愿服务清洁队、党员义务奉献队、代理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