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A1: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4年5月14日 星期

打造珠联璧合新业态
——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谈互联网与金融

当前,有关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的讨论一直在升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的关注度。青岛银行作为山东省城商行的领军银行,坚持科技立行、创新发展,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青岛银行自2013年下半年入驻枣庄以来,经过紧张筹备,开业在即,这必将为枣庄金融市场带来全新的营销和服务理念,也会用实际行动向枣庄的企业和居民客户诠释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模式,打造珠联璧合新业态。日前,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就如何看待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目前对传统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您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模式?

郭少泉:对于当前互联网对金融的颠覆式冲击所形成的新模式,有些人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经营金融业务;有些人则定义为金融互联网,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以互联网科技为工具实施金融模式再造。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割裂和对立。

我认为,当前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发生的变化,最终形成的既不是“科技决定论”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金融主导论”的金融互联网,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在中国金融发展和科技进步相互交织的特定时空点上所形成的新的模式形态,我们可以称其为“新金融”。

记者:您所提出的“新金融”概念,是否就能消除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傲慢与偏见”?

郭少泉:当前,有两件众所周知的大事同时出现在中国金融业,一个是包括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市场化;另一个是市场规律的变化,数量多但是资金少的低端客户正在成为银行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如此“野蛮”生长,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实现,大量的资金看似流入了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则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流入了可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中,仍是金融的供需规律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互联网科技对“二八法则”的颠覆,以及对“长尾”市场的支撑,正在对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形成再造式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新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的特有现象,它是中国恰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化,与全世界正在进行的科技互联网革命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个模式是一种更加深刻而又广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生态化融合。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网络”,在成长基因和运行机理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和技术之间的“珠联璧合”。“新金融”,简单说就是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精神——而非只是技术——去经营金融业务。在这种革命性的融合大潮面前,“新金融”更能描述中国的金融业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中,正在经历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记者:按照“新金融”的思路,商业银行应做出哪些改变?

郭少泉:“新金融”并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可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的新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结合打造“开放”的渠道网络,全面降低资金门槛打造“平等”的业务平台,智慧运用云计算和云思维构建标准化结构打造“协作”式的同业业务,强化银企平台建设和客户间虚拟社区与社交圈建设打造“分享”式的客户群落。

以青岛银行为例。今年年初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种“宝宝”应对余额宝,而我们早在2013年就借鉴互联网金融思路,提出1元钱也可以理财的理念,将活期存款与理财产品挂钩,实现了活期存款的高收益。此外,在电商做大做强、O2O业务日益活跃的今天,很多银行以互联网金融为导向,纷纷寻求与各大网站的合作,甚至是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城。而青岛银行逆向思维,提出“不做客户的钱袋子,而是做客户安全的菜篮子”思路。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款APP软件,建立与相关消费、点评网站的合作,满足客户优惠消费、安全消费的需要,同时作为银行也实现了资金的沉积和业务的拓展。

记者:最后再问一个枣庄市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枣庄市民都看到,坐落在枣庄市市中区青檀北路鲁南书城南侧的青岛银行枣庄分行已经装修完毕,请问什么时候能够开业?

郭少泉:枣庄分行是我们在省内设立的第6家异地分行,自去年年底获准筹建以来,在枣庄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各项筹建工作平稳、顺利,预计在5月中旬能够试营业。枣庄分行开业后,将会紧紧围绕枣庄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和全市经济工作重心,充分发挥自主、灵活 、快捷的特点,积极融入枣庄、扎根枣庄、服务枣庄,为全市各类中小企业广和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促进枣庄市的经济转型与振兴积极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报记者)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