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天寒人心暖,干群心相连。
当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枣庄大地上涌动。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市干部群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南,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幸福新枣庄”这一任务目标落到工作实处,加快建设步伐,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好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的就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国人民的中国梦释放强大动力。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新枣庄步伐。
回顾新中国走过的历程就会发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富足与几次三中全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启动经济体制改革,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每个节点都昭示着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也就是在一次次向落后生产力和滞后生产关系的宣战中,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土地上的改革烙印才越来越深,亿万中华儿女高举改革开放的红色旗帜才不断向前,小康社会的美丽蓝图才越来越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走得越来越坚定。
深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就会发现,5000多字的行文中处处体现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在改革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利益的多元化、体制机制的顽疾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交织在一起,呼唤着彻底深入的变革。单纯依靠某一领域的改革,仅仅在某一层面的变革,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这艘东方巨轮保持发展的加速度和稳定性。改革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经济层面上升到全方位、立体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从这次全会对外释放的信息来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充满期待。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这些“紧紧围绕”落到实处,必将充分释放改革发展的活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掌握其中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面对利益多样的纷扰、格局固化的坚冰、体制机制的痼疾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深层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全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要把握重点,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增强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让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枣庄大地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我们奋斗的征程!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