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姚玉洁 魏宗凯 杨绍功
由于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广州、青岛、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出现缓贷甚至断贷的现象,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挤提”。一度巨额“沉睡”的公积金,缘何也闹起了“钱荒”?
公积金闹“钱荒”
买房、提取都犯难
“都3个月了,公积金贷款还没批下来!”奔波数月看房买房,眼看“安居梦”卡在贷款上,南京市民李小姐倍感焦虑。如果不能在30天内付完全款,她需要支付万分之一的违约金,更糟糕的是,购房合同还可能被取消。
在上海,一家商业银行某支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该支行每个月能分到的公积金贷款额度都只有五六百万元,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客户的贷款需求。
在江苏,泰州、苏州等多个地区已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或者是延长办理周期,一些地区的公积金出现了年度“赤字”。
公积金告急,很多购房者只能转向商业贷款,并为之承受沉重的房贷负担。以上海夫妻双方公积金最高可贷款额度80万元计算,跟等额本息还款方式20年期的商业贷款相比,公积金贷款共少支付利息约22.2万元。
从“沉睡”到“偏紧”
为何受伤的总是“刚需”?
事实上,公积金“荒”也只是今年以来的情况。前几年巨额公积金“沉睡”的烦恼仍历历在目。
有数据显示,2011-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约有四五千亿元,沉淀资金数额巨大。“造成公积金‘沉睡’的原因是中低收入者是缴存公积金的主力,但他们对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较少。而楼市火爆导致刚需恐慌性购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公积金贷款需求,则显示为公积金‘入不敷出’。这一冷一热,正反映了现存公积金制度存贷不畅的弊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王树华说。
“由于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大多是首次购房者,所以公积金‘贷难’首先伤害的就是刚需群体。”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说。
权宜之计不解渴
制度破题是关键
由于公积金贷款供求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贷款最高额度、“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公积金资金压力。
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化解诸多买房人的焦虑。北京市民王侃今年7月办完购房网签,开始等候公积金贷款,却被告知至少要等到年底甚至明年初,于是改申请贴息贷款。“且不说只能在邮储银行一家办理,而且手续特别麻烦,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下来。”
“从长期看,还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公积金制度,开源节流、依法缴存,并建立合理的存贷比率和稳定有效的公积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戴晓波说。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